鲍晓霞
成都市青羊区草市御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 四川 成都 610031
什么是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疾患,属原发性头痛,会反复发作,多发生于偏侧头部,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搏动性剧烈头痛,会伴有恶心、呕吐、害怕声光刺激等。医学学术界将其定义为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偏头痛常见于女性、中青年群体,可通过药物治疗、调整生活习惯来控制病情发展,大多预后良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发作次数会逐年降低。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偏头痛多起病于儿童期或青春期,在中青年时期到达顶峰,且女性的患病率是男性的2-3倍。偏头痛在全球范围内有较高的发病率,在我国也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不仅影响着自身生活与健康,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
偏头痛与头痛
头痛指的是头部和头颅部疼痛,是一个很广泛的定义。引起头痛的原因有很多,像是脑血管疾病、发热、感染、外伤等等,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有高血压、感冒、劳累所引起的头痛,常见类型有原发性头痛、功能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而偏头痛则是原发性头痛的常见类型,主要表现为单侧头痛,会出现反复发作的血管性疼痛,疼痛时患者的主观感受是胀痛或血管性跳痛,有60%以上的偏头痛患者时因为遗传因素导致,其他常见的致病因素有:脑血管疾病占位性病变引起、内分泌失调、情绪波动较大、气候饮食变化等。因此我们不能直接将偏头痛与头痛一概论之,两者是有一定区别的。
偏头痛的类型
按照临床症状表现,偏头痛的常见类型有无先兆性偏头痛、先兆性偏头痛以及慢性偏头痛,不是很常见的类型有偏瘫型偏头痛、基底动脉型偏头痛、视网膜型偏头痛等。
无先兆偏头痛:是目前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偏头痛类型,可以占到总患者人数80%左右,以女性患者为主,且通常有家族遗传病史。该类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额颞部搏动性疼痛,反复发作,伴有畏光、恶心、呕吐、大汗等症状表现,提前没有明确的感觉、视觉或运动先兆,且疼痛会持续较长时间,相对于先兆偏头痛患者而言,疼痛程度较轻,但如果疼痛剧烈且持续时间超过72小时无法得到缓解,则属于偏头痛持续状态。
先兆偏头痛:该类型的发生率约为总患者人数的10%左右,多由家族遗传因素导致,患者在头痛前会有先兆反应,包括感觉、视觉或运动方面的刺激、缺损等,例如一侧面部或肢体有麻木感、视物模糊或有闪光点、暗点以及运动障碍等。
先兆反应通常会持续10-20分钟,并在反应消失后出现额颞搏动性钝痛,疼痛程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重,在持续数小时或一天后达到顶峰,患者会同时伴有恶心、出汗、畏光、面色苍白等症状,且在疼痛消失后会持续1-2天的乏力、烦躁、疲倦感,食欲较差。
慢性偏头痛:指的是排除药物作用或其他原因之后,每月头痛发作时间超过15天并持续3个月以上的偏头痛,属于常见并发症。
偏瘫型偏头痛:其发病症状与“偏瘫”类似,患者的一侧身体运动无力,同时伴有感觉、视觉、言语异常等先兆反应。多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多有家族病史。在疼痛消失后,身体一侧上肢仍会持续一段时间的运动无力。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多见于年龄小于35岁且有家族病史的女性,与月经期相关,会伴有耳鸣、听力下降、构音障碍、眩晕、双侧肢体感觉异常等先兆反应,在持续10-30分钟后出现枕部搏动样疼痛,部分患者也会同时出现恶心、呕吐等疼痛伴随症状。
视网膜型偏头痛:患者会出现完全可逆单眼视觉障碍,像是闪光点、暗点等,严重会出现失明,但经过眼科检查显示一切正常。
偏头痛的致病因素
现阶段相关调查与研究并未明确偏头痛的致病机制,但多数学者认为偏头痛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外界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多基因、多因素疾病。
遗传因素:调查显示,大约有60%的患者具有家族病史,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患有偏头痛,则亲属出现偏头痛的概率就是其他人群的3-6倍。相关研究发现,偏头痛患者有头数的突变基因,具有一定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
内分泌因素:偏头痛的发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起病时间多在青春期,且月经期发作频繁,女性会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有所下降,妊娠期有显著降低,且大多会在绝经后停止。调查显示有60%女性患者会在妊娠期停止发作,而在分娩后又复发。
饮食和精神因素:绝大多数患者会因为饮食不当及精神因素诱发偏头痛,且常为多重诱因。常见的饮食因素有:酒类(尤其是红酒)、咖啡因类(茶、咖啡、巧克力、碳酸饮料等)、含亚硝酸盐和酪胺的食物(腌制品、发酵品、烟熏品、成熟奶酪、泡菜等)。常见的精神因素有:情绪起伏较大、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声音和光线刺激等。
偏头痛的日常生活建议
对于偏头痛患者来说,要格外注意日常生活,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适当运动,规律的作息与合理的饮食,尽量选择压力不强的工作,同时要注意气候变化,减少强光、噪声、闪电、异味等外界环境刺激。对于女性患者而言,在月经期前要避免情绪紧张,采取科学方式进行心理疏导,认识到情绪对疾病的重要影响,以最大程度降低发作频率。如果自身无法合理控制情绪,可以到专业医疗机构寻求帮助。对于病情严重患者,一定要谨遵医嘱用药,切不可自行减轻剂量或中断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