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科普中药的用法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8期   作者:吕自勇
[导读] 中药是指以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为指导
        吕自勇
        泸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四川省泸州市 646100
        中药是指以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为指导,采集药物、炮制药物,使用中药理论解释药物的作用机制,然后指导临床用的用药。简而言之,中药就是在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的指导下,用于治疗、预防、诊断疾病并且具有保健作用的物质。中药药材主要来源于天然药,或者是天然药材的加工品,比如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等,在中药中主要以自热植物药材最多,因此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

        中药的药性理论。药物之所以具有治疗疾病的效果,是因为各种药物本身具有很多的特性与作用,而前人就将这种药物的特性与作用称为偏性,将治疗疾病相关的特性与性质称为药性,药性是指在药材治疗疾病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效果和药物本身含有的药效物质,因此药性就对药物的性质和功能进行了总体的概括。而研究药物药性的形成机制与发挥效果的规律就称为药性理论。研究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
(1)四气。将温、寒、热、凉四种不同的药性统称为四气。这是反映不同药材对不同人体的作用倾向,中医认为人体也具有阴阳盛衰、寒热变化。四气是说明药物具有效果的理论依据之一。这是因为药材用于人体后产生的不同反应和不同作用总结出来的。
(2)五味。五味是指药物具有的五种不同味道即:酸、咸、苦、辛、甘,不同味道的药材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五味的产生首先是通过人的味觉感受出来的,这是药材本身的味道反应,但是五味也不是仅仅体现药材的味道,而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3)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是对药物作用对人体不同倾向的概括。与疾病所表现出来的趋向是相对而言的,影响升降沉浮的因素有五味、四气以及药物质地等有关系。
(4)归经。归经是指药物对于不同部位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效果即选择性作用,因此就有了某些药物对某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的治疗效果,药物的归经不同,其效果表现也不同。归经也就说明了药物的效果范围,对哪个部位什么疾病最有效体现了药物性质和作用位置的概念。它与人体经络特点、临床经验总结、中医辨证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等因素有着重要的联系。
(5)毒性。在古代,毒性常被视为一切药物的总称,药物毒性的含义很广,毒性是药物的偏性,毒性又被认为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衡量标准。而现代医学认为毒性是指药物的不良副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产生对不良影响和损害作用。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等等,体现为致癌、致突变、成瘾性等等。中药的副作用与毒性具有一定的差别,中药的副作用一般是指,在安全剂量内使用药物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一般对人体的危害不大,停药后可自动恢复正常。
        中药的常规用法
        一般的常规中药每剂煎煮2~3次。第一次,将准备好的中药材放入锅中,可以是砂锅、不锈钢锅、瓷锅,加入纯净水,以筷子按压药材,水面浸过药材2~4cm即可。先浸泡药材半小时以上再熬煮。一般将水煮开之后再熬煮20~30分钟,将药物滤出即可。第二次,加水浸过药材2cm,之后熬煮20分钟,滤出药材即可;第三次,与第二次相同。
        药剂量。一般的儿童使用每剂煎制50~100毫升即可,成人服用每剂坚持200~300毫升,或者遵循医嘱熬煮。
        特殊药物的熬煮。
        1、先煎、久煎。有几种中药成分就分成几份,每次煎煮时取出一份,先煎15至2小时比如矿石、贝壳、角甲类药物。有些直接煎煮不容易熬煮完全,可以先打碎再煮比如生石膏、寒水石、磁石、代赭石、牡蛎、龙骨、鳖甲、水牛角等。另外一些有毒药物,为降低毒性,宜先煎久煎1-2小时,如附子、乌头、商陆等。
        2、后下。有几种中药就分成几份,每次取一份在第一煎剂先熬煮快要到定量时加入后下药材,在一起熬制,直至最后。后下的操作主要是对于一些特殊药材,未必免长久熬煮导致药物效果挥发,有效成分被破坏而采取的保护措施。常见的如薄荷、藿香、砂仁、檀香、青蒿等。另外钩藤、大黄为发挥某种功效时,也应后下。
        3、包煎。有几付中药分成几份,每次煎煮时取出一份,在煎煮时先用纱布包好药材,再进行熬煮。常见的需要包煎的药物有:花粉类药物、细小种子类药物、药物细粉、附绒毛药物、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物,需要包煎,如蒲黄、葶苈子、青黛、车前子、旋覆花等。
        4、烊化(溶化)有几付中药分成几份,取出一份,将待溶化的药物放置与药液中,小火微溶,待药物完全融化后即可服用。常见的药物为一些粘性较大的胶类或糖类如阿胶、鹿角胶、蜂蜜等。
        5、另煎。有几付中药分成几份,每次煎煮时取出一份。先将一份先熬煮1~2小时,过滤取出药液,再将药渣放入另一份中药中再次熬煮,最后取汁,两者混合服用。对于一些珍贵的药材,为了避免浪费需要另煎。比如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6、冲服。有几付中药分成几份,每次服用时取出一份,用煮好的药液冲着服用。如:三七粉、羚羊角粉、牛黄粉、麝香粉、芒硝等。
        煎药用火一般先用武火(急火),后文火(慢火)。
        常见中药及其用法。
        (1)黄芪——黄芪具有利尿效果,一般将剂量控制在20g以内效果明显,超过30g则出现抑制效果。对血压的影响:35g以上可以降血压,15g以内可以升血压。(2)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主要药物,其量需要大于其他药物一倍;在逍遥散中为臣药,药量与其他药物一致;在补中益气汤中,用量极小。(3)白术。一般在健脾止泻中的量为6~10g;在益气通便中的用量为30~60g。(4)红花。少量可养血、稍加可活血,大量则破血。(5)薄荷,3g以上可以舒达肝木,15g以上可以发散风热。(6)桂枝。5g可以起到温阳通气、增加膀胱的气化功能;用量10g,可以起到温经散寒之效。(7)川芎。小剂量可以促使子宫收缩,大剂量导致子宫麻痹;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