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8期   作者:骆雪
[导读] 为探讨血脂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的相关性
        骆雪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  404000  
        摘要:为探讨血脂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本文随机选取了2018年1月-2019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60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骨质密度正常的同龄段女性6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骨碱性磷酸酶(BAP)以及血脂水平进行观察,其中观察指标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两组对象的差异性,以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观察组的骨碱性磷酸酶(BA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较低;而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骨折发生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进行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BAP)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存在正相关(t=0.639,p<0.05),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成负相关(r=-0.605、-0.735、-0.835,p<0.05),如此可见,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与正常同龄女性相比,其血脂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此现象与其发生骨折的概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血脂水平监测,减少其发生骨折的风险。
关键词:血脂;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研究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症状,绝经后的老年女性多为常见。随着女性绝经后雌性激素水平的下降,骨吸收和骨破坏平衡的失调,就会使得骨矿物代谢紊乱,骨小梁变薄、变细,如此老年女性患者便容易出现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现象,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嗯,最近研数据表明,目前我国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持续增多,数量已高达千万人,而因骨质疏松导致腹部骨折的现象更是层出不穷。基于此,下文以探讨血脂对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为切入点,对此进行研究。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举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随机来访我院的骨质疏松患者6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对所有的患者均进行了骨密度的测定,同时记录了患者血脂水平。观察组患者收纳标准:①符合WHO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骨密度低于同龄同性别健康人群的2.5个标准差;②绝经一年以上的老年女性,并且出现了腰、腰不灵活等症状。另选取同期骨密度正常的同龄女性6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的纳入标准:①骨密度值正常或骨量稍有减少;②绝经一年以上的女性,无骨质疏松临床症状。观察组的年龄为55~76岁,平均年龄为63.30±7.69岁;对照组的年龄为55~74岁,平均年龄为64.13±8.61岁,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患者都是自愿参与本研究,在参与之前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在测量过程中使用双能x线密度以检测患者腰密度值,并在骨折后抽取患者的静脉血检测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值。在监测患者骨碱性磷酸酶(BAP)水平时,采用放射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BAP水平。同时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ML,常规离心后-80℃的冰箱保存样本,使用生化分析仪进行监测。以分析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其监测指标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具体操作过程当中,医务人员须参照操作说明书进行,两组研究对象均要在出院后接受随访,时间间隔分别为6个月、12个月、18个月,并记录其骨折中发生率。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M±SD表示,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血清BAP和血脂水平比较
        观察组的血清BAP、HDL-C水平比照组较低,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骨折相关指标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BAP)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存在正相关(t=0.639,p<0.05),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成负相关(r=-0.605、-0.735、-0.835,p<0.05)。
3讨论
        据数据表明,我国55岁以上的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高达51.7%。其中骨质疏松已经成为关系我国老龄人群健康的重要问题,基于此,对骨质疏松进行干预治疗已迫在眉睫。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众多,其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包括遗传、体重、吸烟、激素水平等。骨质疏松症发病主要与骨吸收、骨被破坏之间的平衡关系有关,正常情况下,破骨细胞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能够将衰老的骨组织进行分解;但病理情况下破骨细胞处于异常,便会使得骨系统平衡受到破坏,进而使得骨质流失增加,导致骨质疏松发生。
        研究表明,老年女性骨密度下降的速度高于男性,主要原因是绝经后的女性,雌性激素代谢紊乱,便可直接影响其成骨功能,加速其裤破骨细胞的破骨作用,极易出现骨质疏松。在以往的研究过程当中,可通过监测患者的骨密度值预测骨折发生的概率。但最新研究表明,依靠骨密度预测骨质疏松骨折风险是具有局限性。如此,本文以血脂与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相关性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具有临床意义。结果表示,骨质疏松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异常,且与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发生存在相关性,因此,对老年女性患者进行血脂水平检测,将有助于降低其骨折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吴健,周涛,俞兵,夏新成,王杰,汪红亮.血脂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21,27(02):127-130-136.
        [2]张苇,王玉环,陆宁.社区老年女性不同风险程度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知识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0):5088-50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