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8期   作者:朴海
[导读]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朴海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
        【摘要】目的: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9年2月-2021年3月接收的74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7)与研究组(n=37),对照组选择巴曲酶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4.59%高于对照组81.08%,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
【关键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
        作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发展速度均相对较快,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就会对后续病情的控制与治疗效果及预后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1]。近些年来,有研究显示,对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是减少该疾病危害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别是采用溶栓药物实施静脉溶栓这一思路,得到了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基于此,此次研究以本院于2019年2月-2021年3月接收的74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主要就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展开了如下探究与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9年2月-2021年3月接收的74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7)与研究组(n=37)。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区间52~72岁,平均(62.54±4.37)岁;研究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区间53~71岁,平均(51.27±4.15)岁。两组基线资料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1)一般资料完整,经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方式,判定为超早期急性脑梗死;(2)发病时间没有超过3h;(3)患者知晓此研究内容,签署书面协议。排除标准:(1)合并重要脏器疾病;(2)对研究中的药物有过敏反应;(3)近1年内出现过脑梗死疾病的情况。该研究得到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许可。
1.2方法
        治疗前,两组患者均接收常规的检查,以此来判断患者是否满足溶栓的相关条件,具体包括头颅CT检查、血常规、心电图、生化8项与凝血5项检查,并为在患者发病的超早期,对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注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选择巴曲酶静脉溶栓治疗,将150 ml的巴曲酶10BU加入到0.9% 氯化钠溶液当中对患者实施静脉注射,注射过程要在60 min 内完成。研究组选择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首先要在1min内给患者静脉推注0.9 mg/kg 10% 的阿替普酶,剩余药物则要通过静脉泵静脉泵注的形式注入患者体内。
1.3观察指标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显效:治疗后患者的NIHS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90%以上;有效: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NIHSS评分降低18~90%;无效:上述标准均为达到。
1.4统计学分析

3讨论
        有文献资料显示,当人体脑组织缺血时间达到3h-6h时,在脑CT影像中就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半暗带区;当缺血时间达到6h-24h时,半暗带区就会呈现为逐步缩小的趋势,并且会在24h后消失。基于此,相关研究人员就提出了,对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注射治疗,可以在脑部组织与神经产生不可逆损伤前,提前将闭塞的血管疏通,以此来提高患者的后续治疗效果,有效降低病死率与致残率。
        此研究结果显示,选择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采用巴曲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提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巴曲酶静脉溶栓治疗。分析原因如下: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可知,尽快恢复脑部血氧供给是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组织出现不可逆损伤的主要途径。据有关文献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部组织一旦出现缺血现象,其周边会形成缺血半暗带,这就极易导致局部脑组织因组织而发生不可逆性的坏死[2]。在这种情况下,若可以帮助患者的梗死区及时恢复血流灌注,就能够有效挽救缺血区的脑细胞,快速消除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预后。而在此次研究中,利用阿替普酶对超早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十分确切。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的3h内,若可以给予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注射溶栓治疗,就可以有效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而阿替普酶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溶栓药物,通过与纤维蛋白的结合,可以将纤溶酶原有效的转化成纤溶酶,进而产生一定的激活作用与有效的血栓溶解作用[3],对动脉阻塞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另外,在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出血发生率这一方面,可选择性激活纤溶酶也具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大大提升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确切,可以显著改善预后。为此,该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行。
参考文献:
[1]王建华.急性脑梗死超早期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20,9(2):88-89.
[2]高冠彩,刘桂兰.急性脑梗死超早期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0):130-131.
[3]何菲菲.阿替普酶静脉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转归及舒适护理探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203-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