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肠套叠技术应用及评价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期   作者:张安
[导读] 目的:对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肠套叠技术应用措施进行分析并评价。

        张安
        北京首儿李桥儿童医院   101304
        【摘要】目的:对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肠套叠技术应用措施进行分析并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肠套叠患儿156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分别接受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及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复位成功率与治疗满意度相较于参照组更高,且术后复发率相较于参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肠穿孔情况研究组发生更少,但差异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是目前治疗肠套叠最佳的方法,对于小儿肠套叠患儿具有一定适配性。该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易懂、易学、易掌握的优点,医患双方同时避免了X线伤害,整复率高,安全系数高,是临床值得推广的项目,特别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使患儿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救治。
        【关键词】超声检查;水压灌溉;肠套叠;技术应用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的疾病,是婴幼儿常见急腹症之一,尤其是4-10个月婴儿[1],该病以阵发性哭闹(腹痛)、呕吐、便血和腹部包块为主要临床表现。本次研究之中主要以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探究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肠套叠技术应用措施,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肠套叠患儿156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各78例患儿。其中参照组患儿男女比例为46/32,年龄35d-7.1岁,平均(3.56±0.31)岁;研究组患儿男女比例为43/35,年龄37d-7.8岁,平均(3.61±0.50)岁。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行比较。
        1.2方法
        参照组接受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患儿取仰卧位,将导尿管于患儿肛门处置入,将气囊内冲入20ml气体后进行固定,由灌肠机进行空气注入,保持压力控制在50mmHg左右,同时为患儿的回盲部进行按摩,直至肠套叠情况成功复位。研究组接受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患儿取平卧位,将导尿管于肛门处插入,向气囊内注射生理盐水并将其充分固定。连接灌肠器后将灌肠器悬挂于病床上方灌肠支架处,由超声引导下注入生理盐水,将压力控制在60-80mmHg,超声下显示“同心圆征”或“靶环征”逐渐向回盲部退缩,直至出现“蜂窝状”改变或水肿的回盲部呈现“蟹爪状”运动,注水阻力消失,压力下降,患儿转安静甚至入睡,则代表复位成功。
        1.3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儿治疗效果——复位成功率、肠穿孔率、术后复发率以及患儿家属治疗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值变量、无序分类资料以(±s)、%表示,t、检验;组间对比以P=0.05为界值,P<0.05则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含义。
        二、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复位成功率与治疗满意度相较于参照组更高,且术后复发率相较于参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肠穿孔情况研究组发生更少,但差异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三、讨论
        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促发因素多数认为与饮食结构改变、病毒感染、肠炎、回盲部解剖因素等使得患儿的肠蠕动节律失衡,出现肠套叠情况[2]。该疾病会导致患儿出现阵发性哭闹(腹痛)等情况,同时伴有果酱样便、呕吐等症状,右上腹肝下有轻压痛且能够扪及腊肠样肿块,对其进行空气灌肠或是钡剂灌肠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有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或是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空气灌肠治疗过程中肠腔内部的压力过高,会导致肠管膨胀较为明显,患儿可能增加肠穿孔的风险,对患儿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患儿在复位期间暴露于X线之中,即便规范使用防护设备,仍可能会对小儿性腺照成伤害,亦可能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等[3]。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旺盛的时期,对电离辐射的损伤较成人更为敏感,儿童在同等的辐射条件下往往会吸收更多的辐射量。既往文献表明儿童受辐射后致癌的风险是成人的10-15倍。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在2013年发表了《儿童辐射照射的效应》认为儿童较成人辐射致癌具有更大的变异性[4] 。研究表明当X线辐射剂量>100Gy就可能致癌,每Gy剂量的辐射所致儿童发生白血病和肿瘤的风险增加2/1000-3/1000,低剂量的X线亦会增加与辐射相关的实体性肿瘤致死风险。Heenan等[5]认为患儿在一次持续21min的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治疗中所承受的辐射剂量与接受400次腹部平片拍摄所承受的辐射剂量相当。对于存在复发危险因素的患儿,有反复复发并需要多次灌肠复位的风险,若多次复发都要接受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治疗,则电离辐射的损伤是成倍或数倍增加。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则具备一定优势,首先该方式能够更好的保障肠套叠情复位的整个过程更佳完整,且操作较为简便,其次温盐水能够更为柔和地保障肠管受压均匀,使得患儿出现肠穿孔的风险较小,复位成功率更高。经水压灌肠复位后,经肛诊刺激能够将患儿的黄色稀便随盐水排除,更好地证实复位的效果,充分避免患儿出现肠套叠不全的情况,保障患儿的安全性。最后,该治疗方式能够保障患儿与医生拘谨免受X线辐射的刺激,安全性更高[6]。
        本次研究之中主要为研究组患儿开展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肠套叠,并与常规组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经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复位成功率与治疗满意度相较于参照组更高,且术后复发率相较于参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肠穿孔情况研究组发生更少,但差异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灌肠复位的适应症以及最佳灌肠时机,如若患儿就诊较晚,可能存在肠坏死或是超声检查发现包块较大、回声较强或是内部血流减少等情况,均不适宜采取灌肠复位进行治疗,应及时实施手术,保障患儿的安全[7]。至于有报道称在无监视设备下利用空气灌肠整复仪治疗肠套叠成功率95.3%[8]且无肠穿孔发生,我们不敢苟同,在无监视设备下操作需要有相当成熟经验,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等于在盲治,缺乏科学依据。我们不主张整复前普遍应用镇静剂、解痉剂,因为每个患儿患病的诱因、身体状况、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一样,甚至可能会引起其他并发症出现,只有患儿精神状态好、极度不合作、没有其他症状才考虑使用。更不主张普通患儿在全麻下操作[9],因在患儿不清醒状态下操作,其安全不能得到保证,除非特殊情况,遇重症应谨慎。目前也存在腹腔镜下空气灌肠辅助复位的研究,既能够保障患儿的治疗效果,还能够充分减少患儿痛苦,该问题将在日后的研究中进行深入探究。
        总之,我们认为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是目前治疗肠套叠最佳的方法,对于小儿肠套叠患儿具有一定适配性。该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易懂、易学、易掌握的优点,医患双方同时避免了X线伤害,整复率高,安全系数高,是临床值得推广的项目,特别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使患儿能在第一时间获救治。                                                                   
                                        参 考 文 献   
[1]王坤、李亚萍、朱永亮.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与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对小儿肠套叠的疗效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20,v.29(25):27-30.
[2]许洲,徐玲.超声评估指导小儿肠套叠治疗方式的选择[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9,025(005):P.7-10.
[3]刘锋,邢扩,牛会忠."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及水压灌肠治疗效果比较." 腹部外科032.001(2019):60-63.                                                 
[4]胡小素,苏垠平,孙全富.儿童辐射效应及其医疗照射防护的进展[J].中国辐射卫生,2017,26(01):119-122.                                                                                                                         
[5] Heenan SD,Kyriou J,Fitzgerald M,et al.Effective dose at pneumatic reduction of paediatric intussusception [J].ClinRadiol, 2000, 55(11): 811-816. DOI: 10. 1053/crad. 2000.0481.                    
[6]蒋建中,覃道锐,胡坚.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与X线下空气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疗效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19,036(009):1730-1732.
[7]那熹,王伟.胃肠彩超,腹部X线平片,CT平扫与空气灌肠用于小儿肠套叠诊断及复位效果评估的对比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0,018(001):131-133.
[8]冯永波,杨志明,张学颖,金立民,张丽明.非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术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33):4768-4769.
[9]张妍,金景平,别爱玉.静脉麻醉在肠套叠小儿水压灌肠复位中的临床应用[J].小儿急救医学,2005(06):5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