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梅
宁城县中医蒙医医院脑病二科 内蒙古赤峰市 024200
【摘要】目的:观察联用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脑血栓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联用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阿司匹林治疗,未联合他汀类药物)与实验组(31例:联用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3天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等凝血指标以及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脑血栓患者联用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阿司匹林治疗。
【关键词】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脑血栓
脑血栓的形成与血小板聚集能力提升、血液粘稠度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有关,血栓阻塞脑部血管管腔,大脑脑细胞发生缺氧性、缺血性坏死,脑血栓患者临床常用阿司匹林抗凝治疗,近些年,部分医学研究者认为血脂微粒超过机体正常代谢水平,可促使体内炎症因子以及粘附因子表达,进而诱发脑血栓,因此,提出在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1]。本次研究为论证上述观点的有效性,比较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单纯应用阿司匹林治疗以及联用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31例联用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中男(n=16)、女(n=15),年龄区间为:62岁~81岁、平均(72.32±1.42)岁,病程/平均病程为:0.23h~5.34h,(2.42±0.11)h。对照组31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中男(n=17)、女(n=14),年龄区间为:62岁~80岁、平均(72.31±1.44)岁,病程/平均病程为:0.34h~5.38h,(2.44±0.11)h。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等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本次研究对象经颅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脑血栓形成,在征得患者、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用药治疗。排除标准:(1)非首次脑血栓确诊入院诊疗患者。(2)合并其他颅脑疾病患者。(3)合并肝、肾、心、肺等脏器疾病患者。(4)入院治疗前私自应用抗凝药、抗血小板药物等影响本次研究结果药物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治疗,阿司匹林每次口服100mg,每日1次。实验组患者联合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阿司匹林给药方法参考对照组,本次研究应用辛伐他汀(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221)治疗,辛伐他汀每次口服给药10mg,每日1次。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给药3天后APTT、PT等凝血指标以及TG、LDL-C等血脂指标变化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结果中数据录入SPSS21.0系统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s)形式表示,用t 检验,P值<0.05预示组间数据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TT、PT等凝血指标以及TG、LDL-C等血脂指标变化,具体情况(见表1),与入院时相比,两组患者给药3天后APTT、PT等凝血指标均均升高,实验组患者给药3天后上述凝血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与入院时相比,两组患者给药3天后TG、LDL-C等血脂指标均降低,实验组患者给药3天后上述血脂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3讨论
脑血栓患者阿司匹林为常用药物,该药物可抑制血栓素的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能力,从而避免血栓的形成,减少脑血栓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从而延缓脑血栓形成[2]。辛伐他汀为临床常用他汀类药物,该品可改善血脂代谢,抑制胆固醇以及机体多种炎性物质的生成,进而抑制心血管疾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进程[3,4]。本次研究显示应用 联用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方案的实验组,持续给药3天后PTT、PT等凝血指标高于对照组,TG、LDL-C等血脂指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脑血栓患者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两药可发挥协同作用,改善凝血功能的同时提升血脂代谢能力。
综上所述,脑血栓患者联用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给药方案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夏丽.联用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形成的疗效探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218-219.
[2]杜静.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与单用阿司匹林对老年脑血栓的治疗效果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2):89-90.
[3]杨春莲,宋施岐,武娟.联用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0):89-90.
[4]梁铁生,马刚.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4):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