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心理健康和精神康复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期   作者:高昌琴
[导读]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心理健康和精神康复的影响。

        高昌琴
        宜宾市叙州区精神病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心理健康和精神康复的影响。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中选取56例,数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优质护理干预)均为28例,观察自杀意念发生率,比较心理健康和精神康复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前的SDS评分和IPROS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这两项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自杀意念发生率(17.86%)低于对照组(46.43%),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消除自杀意念,促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自杀倾向;优质护理;心理健康;精神康复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在病后容易出现抑郁症状,表现为心境低落、思维迟缓,对周围事物提不起兴趣。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严重者甚至存在自杀倾向。相关研究称,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能改善心理状态,消除自杀意念[1]。本研究选取56例患者作为对象,探讨了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中选取5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划分为对照组、试验组两个组别,均为28例。对照组中,有15例是男性,有13例是女性,构成比为53.57%、46.43%;年龄最小18岁、最大60岁,计算平均值为(37.58±9.14)岁。试验组中,有16例是男性,有12例是女性,构成比为57.14%、42.86%;年龄最小19岁、最大58岁,计算平均值为(36.94±8.87)岁。两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纳排标准
        (1)诊断标准:满足CCMD-3中精神分裂症的标准[2],SDS评分>53分,且伴有自杀倾向。(2)纳入要求:资料真实完整,对本研究有正确认识,并在同意书上签字。(3)排除患者:心肝肾器质性病变,药物过敏禁忌,严重躯体疾病等。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严格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不良反应;为患者发放疾病知识手册,介绍疾病和治疗知识;从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进行指导,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试验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内容包括:(1)优质健康教育。采用一对一交谈的形式,为患者介绍抑郁症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纠正错误的想法和认识。护理操作时,护士为患者亲身示范,学习深呼吸、放松训练法,减轻心理压力,保持积极心态。(2)优质心理干预。患者存在自杀倾向,多是钻牛角尖的影响,护士应该给予患者正性激励,引导患者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改变对周围事物的看法。结合患者的兴趣爱好,帮助患者培养生活情趣,用来转移疾病注意力,消除自杀念头。此外,做好家属的工作,充分体谅、包容患者,使其感受到家庭温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优质康复护理。组织康复活动,一般每周1-2次,每次时长1h。结合患者的性格和爱好,进行演讲、歌唱、舞蹈、体育运动、手工制作等,在活动中发展自己的特长,消除悲观情绪。
1.4 观察指标
        (1)干预前、后,比较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康复评分。前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分界值为53分,得分越高意味着抑郁程度越严重。后者采用IPROS量表,包括工疗、生活等5个领域、共计36个条目,分值范围0-144分,得分越低意味着精神康复越好。
        (2)统计患者的自杀意念发生率。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SIOS)进行评估,患者存在自杀意念的标准是:绝望、乐观和睡眠因子得分>12分,掩饰因子得分<4分[3]。
1.5 统计学处理
        利用Excel表格记录数据,统计学计算采用SPSS 25.0软件。自杀意念的表示形式是(例数,百分率),功能评分的表示形式是(均数±标准差),分别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P<0.05,代表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 心理健康和精神康复评分比较
        数据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DS评分和IPROS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这两项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自杀意念发生率比较
        数据显示,干预后试验组中有5例患者存在自杀意念,对照组中有13例患者存在自杀意念,可见试验组自杀意念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2。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是精神分裂症残留期或病后出现的抑郁症状,发生率约为25%,也是患者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治疗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例如氯丙嗪、氯氮平等,但抑郁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叠加所致,单纯用药无法根治。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治疗期间配合完善可行的护理措施,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治疗和康复创造有利条件[4]。
        本次研究以56例患者为对象,结果显示试验组干预后的SDS评分和IPROS评分优于对照组,自杀意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86%vs46.43%),有显著性差异。分析可知,优质护理干预以患者为核心,兼顾躯体和心理需求,具有更高的针对性[5]。其中,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工作;心理干预能缓解负面心理,树立积极治疗心态;康复护理是结合患者的兴趣爱好,参与到文娱活动中,既能转移疾病注意力,又能增强社交能力,为回归家庭和社会打下基础。结合研究数据,可见相比于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更高。
        综上,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消除自杀意念,促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姚清娟.心理护理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的效果探讨[J].糖尿病天地,2020,17(5):231.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M].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2001,5(13):60-61.
[3]刘彩琴.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5):152-155.
[4]杨丁,张雪君.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7):149.
[5]乌云其木格.自杀风险评估的分层护理干预对住院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1):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