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儿童预防接种常见不良反应及护理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期   作者:刘玉芳
[导读] 目的:总结分析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并探讨护理对策。

        刘玉芳
        防城港市港口区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 538001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社区儿童预防接种出现不良反应的31例儿童资料,分析不良反应情况,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31例儿童中,局部红肿7例,硬结14例,全身发热7例,无菌化脓3例;以上不良反应均为轻度,经过对症干预后痊愈。结论:社区儿童预防接种常见不良反应类型比较多,需要加强接预防接种护理,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儿童安全。
        [关键词]预防接种;接种不良反应;社区护理
        现阶段,随着社会大战,大多数的社区已经完善基础医疗设施体系,并建立社区儿童预防接种服务,该种服务主要是针对0~6岁的儿童,并根据国家规定给予免疫计划疫苗接种[1]。儿童预防接种利于儿童的身体健康,在控制传染病发展中具有很重要作用。而疫苗接种是一种特异性抗原提,儿童在接种后可由于自身情况等引起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会增加儿童负担,甚至直接威胁生命安全。根据以上情况需要研究分析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并提出应对措施,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1.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社区儿童预防接种出现不良反应的31例儿童。31例儿童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3.5~5.5岁,中位年龄(2.3±0.4)岁。所有儿童均身体健康、非过敏性体质、凝血功能正常、无癫痫病史、无疫苗注射禁忌。儿童接种的疫苗主要为卡介苗、乙肝、脊髓灰质炎、麻风腮疫苗、百白破疫苗等。
1.2方法
        收集儿童不良反应资料,比如性别、年龄、接种疫苗类型、不良反应情况等。不良反应可分为一般反应、偶合反应以及异常反应三种。一般反应主要是由于疫苗所致,可包括头痛、呕吐、发热、腹泻以及注射部位红肿等。偶合反应与疫苗本身性质相关,该种类型的不良反应大多数表现为感冒以及肺炎等。异常反应儿童可出现持续性头痛、感染以及接种部位红肿等,主要是由于过敏反应或者非特异性反应等引起。
1.3观察项目
        主要观察儿童的不良反应表现,并根据其表现对不良反应程度进行划分。
1.4数据分析
        本次所需研究分析的数据纳入办公软件EXCEL中。
2.结果
2.1不良反应因素分析
        本次31例不良反应中,操作不规范3例(9.7%),接种时间不合理11例(35.5%),儿童个人体质5例(16.1%),环境和接种后作息不规律12例(38.7%)。
2.2不良反应程度分析
        本次31例不良反应均为一般反应,主要为局部红肿以及硬结等,以上不良反应均为轻度,经过对症干预后痊愈,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目前国内接种的疫苗主基本健全,儿童群体会接受接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麻风腮疫苗等多种疫苗。育苗接种的主要原理为,将抗原(抗体)接种到人体之后,使得机体免疫机制能够主动或者被动调动起来,并在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2]。然而由于个体差异等情况,儿童在预防接种之后出现头痛、恶心以及接种部位硬结红肿等情况,甚至还有些会引起免疫机制异常等局部或者全身反应,不良反应会增加儿童机体负担,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在预防接种时需要做好护理管理。
        为了有效降低社区儿童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需要开展以下护理工作:(1)预防接种前护理。首先需要开展接种人员业务培训,提升其个人业务能力,并制定相应核对制度,在预防接种之前,接种人员熟练掌握相关注意事项,并对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本次的原因分析中9.7%由于操作不规范引起不良反应,从而提示需要加强接种人员的技能培训。接种人员应该在儿童接种之前就详细了解其状况,比如精神状况、近期身体状况、是否存在接种禁忌等,并且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接种。此外还有研究指出[3],应该进行针对性预防接种护理,即在接种前就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根据儿童的体质预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准备相应的应对措施,比如准备肾上腺素、吸氧等药物以及器械。(2)接种过程护理。接种过程中需要认真核对儿童相关信息,并且对疫苗名称、批次、质量等信息进行分析,检查无误后方可注射,在注射过程中注意消毒处理。(3)接种后护理。社区医院应该建立正规的观察室,接种之后,接种人员应该定在家长在观察室观察儿童情况,并提醒加重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4]。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到观察室进行巡视,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干预。此外还需要注意叮嘱家长离开后还需要做好相应的护理,比如近期避免做剧烈运动、保持皮肤干燥、近3d内不可抓绕注射部位,避免洗澡、禁食辛辣食物。本次环境和接种后作息不规律占比38.7%,说明接种后做好儿童十分必要。
        本次31例出现不良反应的儿童均为一般反应,主要为局部红肿以及硬结等,并且给予干预后均痊愈,这与我国预防接种成熟度具有密切相关性,经过长期的发展,在疫苗的质量以及接种人员的培训方面均获得长足发展,从而有效控制炎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随着我国预防接种体系完善,幼儿在入托、入学之前一般需要接种卡介苗、百白破、乙肝等疫苗,从而提升其对于疾病的抵抗力,而少数儿童在疫苗接种时会出现不良反应,该种情况与疫苗治疗、接种后作息习惯等具有密切相关性,后期需要做好健康教育,提升家长对于儿童的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而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一般反应,需要加强儿童观察,并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社区儿童预防接种常见不良反应类型比较多,需要加强接预防接种护理,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儿童安全。
        
        
参考文献
[1]候菊香.分析计划免疫中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 连续型电子期刊 ), 2016, 16(54):00415.
[2]王瑞芳.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的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6,32(04):533-534.
[3]唐永艳,马亮,张福英.预见性护理对儿童百白破疫苗接种后 不良反应的影响.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4):145-146.
[4]王进.总结小儿预防接种常见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效果[J].母婴世界,2019,8(20):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