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期   作者:曹佳佳
[导读] 目的 探究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

        曹佳佳
        常州市中医医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 探究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对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阵发性房颤发生次数、持续时间以及患者住院期间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接受了中医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内阵发性房颤的发生次数、持续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在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对其采用中医护理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出院后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和发生次数,同时也能够提升患者住院期间的满意度,这对于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大有裨益.。
        关键词:中医护理;阵发性心房颤动;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的平均年龄在64.49±5.07岁之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7.12±4.4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以用于本次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具体来说,包括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介绍、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饮食习惯进行干预以及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监测等。
        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采用中医护理的的模式,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患者进行情志干预。从中医学情志学的相关知识入手,对患者详细告知紧张、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对患者疾病的影响,同时采用临床案例分析的方法来对患者解释保持患者良好情绪对疾病控制及预后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邀请病友现身说法,帮助患者消除疾病的不良影响,让患者在住院期间以及日常生活过程中保持乐观、平和的心理状态。
        第二,中医特色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中医学的相关知识来对患者进行辩证分析,包括心虚胆怯症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等。根据辩证分析的不同,对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举例来说,对于心虚胆怯证的患者,可以将肉桂和蜂蜜进行调和之后,将其贴敷于患者的神阙穴以及涌泉穴等穴位上,同时还可以对患者采用中医浸泡等方法,减轻患者失眠、易怒等不良情绪。对于气虚血瘀证的患者,可以将吴茱萸粉和蜂蜜进行调和后将其贴敷于患者的双足涌泉穴上,并且对患者进行穴位按摩以及穴位艾灸,改善患者疾病发生次数。
        第三,中医饮食干预。对不同辨证分型的患者采用不同类型的饮食干预,距离来电或,对于气虚两阴证的患者,需要鼓励其多服用山药、花生等营养丰富、补气性平的食物;而对于心虚胆怯证的患者,则需要鼓励其在日常饮食中多服用酸枣仁、五味子等养心安神的食物。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选择患者出院后3个月房颤发生次数、平均持续时间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1.0对研究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同时运用卡方检验、t检验以及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意义的处理。当上述选择的观察指标在对照组患者以及治疗组患者之间的差异计算P<0.05时,则认为该项观察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层面的意义。
2 结果
        表1、表2 分别为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房颤的发生次数、持续时间对比表和护理满意度对比表。通过表1的观察指标可知,接受了中医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房颤的发生次数明显低于接受了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且每次房颤发生时的持续时间也明显短于接受了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通过表2可知,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在上述三个指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阵发性房颤是临床心律失常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我国的房颤患者估计在1000万左右,心房颤动很容易造成患者并发脑梗死,因此对患者的健康是一种严重的威胁。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护理方式能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同时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学的相关理论基础上所形成的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它能够从患者的心理、饮食、用药以及生活等多个方面展开护理服务,其理论基础是通过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来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在本次研究中,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的方法,将其分为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以及心虚胆怯证等三种类型的患者,对其采用不同的中医护理措施,包括对其进行不同类型的穴位贴敷、穴位按摩、中药浸泡以及饮食干预等护理,有效减少了患者阵发性房颤的发生次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同时还提升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未来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可以将中医护理方法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屈文涛,康亚宁,许磊,马静,苏洁,王荣荣,孟翠翠.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左房形变功能与血清NT-proBNP的相关性[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02):156-160.
[2] 胡铭晟,王晓飞,邹操,王温立,林佳,李勋.量化消融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J].实用心电学杂志,2021,30(01):1-7.
[3] 张秋华,周银娇.中医护理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评价[J].黑龙江医药,2017,30(04):931-932.
[4] 何石燃.中医护理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2):96-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