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心理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期   作者:李娟 王佳琪 张毛毛
[导读] 目的:探究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心理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

        李娟 王佳琪 张毛毛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 甘肃兰州 730060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心理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慢阻肺治疗的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负性情绪差异较小(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更高(P<0.05),统计学意义显现。结论: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干预之中,心理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负性心理得到恢复,保障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阻肺;心理护理;临床应用
        慢阻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之中,该疾病可能引起患者出现胸闷、喘息、咳嗽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1]。且该疾病病程较长,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产生较为严重的负性心理,影响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主要探究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心理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20年1-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慢阻肺治疗的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62-79岁,平均(70.48±3.34)岁;观察组患者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64-78岁,平均(70.15±3.62)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常规运动指导、生活习惯改善以及饮食护理等,保持患者住院环境适宜,具备较高的舒适性。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主动和患者进行对话交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进行评估,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保障疾病的预后,增强患者信心。具体措施为:①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鼓励患者参加娱乐活动,保持较为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及疾病,引导患者舒缓内心的不良心态。②为患者营造较为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并为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确保患者能够知晓疾病的发生情况。③时刻保持良好的态度,以亲切、和蔼的态度面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并耐心聆听患者的倾诉,提升患者对抗疾病的积极性与配合度。④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对患者的康复治疗之中,保障患者能够获得家庭支持,更好地提升治疗信心。
        1.3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改善情况(SAS、SDS)及护理满意度。
        1.5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值变量、无序分类资料以(±s)、%表示,t、检验;组间对比以P=0.05为界值,P<0.05则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含义。
        二、结果
        经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负性情绪并无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三、讨论
        慢阻肺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特点在于病情不可逆,患者患有该疾病后,会对肺功能造成较为显著的影响,使得患者产生全身性心理反应,并伴有咳嗽、咳痰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2]。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严重,慢阻肺的发生率也有所提升,该疾病的病程时间较长,且受到疾病影响,患者免疫力逐渐下降,严重影响机体恢复情况。患者经治疗后仍无法有效改善其病情,治疗信心逐渐下降,心理负担加剧,患者可能产生负性心理,从而发生不遵医等行为,如拒氧疗、用药以及就医等情况[3]。临床针对该情况需要为患者开展是适当的护理干预配合治疗工作的开展。心理护理是临床之中较为常见的护理干预措施,该护理措施主要以患者为中心,由患者心理状态入手,为患者开展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有助于患者对不良心态的宣泄。针对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升护理配合度[4]。
        本次研究之中主要为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并与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护理前2组患者负性情绪差异较小(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更高(P<0.05),统计学意义显现。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心理护理能够充分尊重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护理人员能够以更为人性化的特点,将患者疾病之中的错误进行纠正,保障患者不良心理充分消除,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好地控制病情[5]。
        总而言之,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干预之中,心理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负性心理得到恢复,保障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荣荣.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与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6):2879-2881.
        [2]章玉兰、滕丽君、毛曙.急诊舒适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肺功能及心理应激的影响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0,v.21(06):42-46.
        [3]周珊汕.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及双心护理模式实施效果研究[J].重庆医学,2019(A01):263-265.
        [4]李定丽、宋妍清、周丹.心理护理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CT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20,v.15(08):179-181.
        [5]李超,丛丽丽,崔婷婷.心理护理联合特殊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学,2019,v.47;No.314(08):152-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