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的“时间观”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期   作者:肖华佳
[导读] 为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全国高感染高风险和关键岗位职业人群已率先紧急接种新冠疫苗。

        肖华佳
        什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德阳  618400
        为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全国高感染高风险和关键岗位职业人群已率先紧急接种新冠疫苗。随着越来越多品种的新冠疫苗获批上市,接种策略逐步发生调整,普通群众,包括看文章的您,将实现预约接种新冠疫苗。接种疫苗,最重要的是把握时机。掌握正确的疫苗接种“时间观”,您将先人一步,拥有健康保障。
        时间观一:年龄段可放宽
        新冠疫苗研制成功投入使用,家里最想接种的是我妈妈。一向拒绝打针的她说:“疫苗出来一定要打。”“妈,现在接种年龄段是18-59岁,”我无奈的说。她脸色大变:“难道我们这种60岁以上的人就只能眼看着得病甚至死亡吗?”这也是大多数老年人的疑问。新冠肺炎危害的重点人群是老年人,但疫苗年龄段的设置却避开了这部分人群,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2021年3月前中国紧急使用的疫苗,是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京生物)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科兴中维)生产的新冠灭活疫苗。而北京生物说明书中接种对象是成人及3岁以上儿童,科兴中维说明书中接种对象是≥18岁新冠病毒易感者,均没有设年龄上限。
        之所以3月前规定接种年龄18-59岁,是因为疫苗处于附条件上市阶段,三期临床试验结果尚未公布。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因老年人接种偶合严重疾病挫伤人群对疫苗的信心所采取的一种措施。在大规模的普通人群接种后,结合不良反应监测数据,疫苗年龄将会逐渐放宽。例如,北京在3月初发布信息,已经为部分有接种需求且身体基础状况较好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相信很快,老年人群体将在国家的统一安排下,纳入疫苗接种人群。


        时间观二:接种时间越早越好
        2020年春节前后,新冠疫苗对高风险高感染和关键岗位职业人群接种,国家提倡这部分人群“应种尽种”。但有人享有接种机会,却因为各种原因拒绝接种。就我听过的有:“反正现在没有疫情”、“要发烧,有不良反应”、“保护时间才半年”......
        让我们来一一破除这些错误的想法:
        其一,现在全球各国积极推广疫苗接种,就是要恢复国与国之间的人员流动。航线封锁毕竟不长久,以后新冠成为流行病、常见病,航线解封,接种疫苗才能有底气去接触外来人员。
        其二,任何疫苗接种都会有不良反应几率,但绝大部分是一过性的发热、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的一般反应,对预防流行中的传染病,接种疫苗是绝对的利大于弊。
        其三,疫苗保护时间提到半年,是因为世卫组织要求抗体持续时间必须达到半年以上才是有效的疫苗,但并不是抗体持续时间只有半年,相关研究还在继续,越来越多的疫苗被证明抗体保护时间已超过半年。
        不论您有机会接种哪个厂家的疫苗,不要犹豫,越早接种就能越早获得抗体保护。
        时间观三:接种间隔长优于短
        目前新冠灭活疫苗规定的接种间隔是14-28天。疫苗接种的常识是:长间隔疫苗产生抗体的效果强于短间隔。科学研究表明,一种疫苗接种各剂次间隔时间是否合理,可以影响免疫效果。适度延长疫苗各剂次接种时间间隔,不会降低疫苗的保护效果,而随意缩短疫苗各剂次的时间间隔,则可能影响产生免疫抗体的水平从而降低保护效果。所以,需要接种2剂次的新冠灭活疫苗,在28天接种最优,可以适度延长,但建议不超过30天。而最短间隔14天,再减少会影响抗体产生的效果。有计划出国的人员,应该提前计划好疫苗接种的时间,保证2剂次疫苗的接种。
        以上三个时间观,您掌握了,请再告诉其他人,让越来越多的人及早获得疫苗保护,共同做好新冠防控,迎接自由安全的明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