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血液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3期   作者:许强
[导读] 目的:探讨检验科血液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许强
        大庆油田总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001
        摘要:目的:探讨检验科血液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的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检验科存在误差的血液标本4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的血液标本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导致血液标本检验存在误差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结果:经研究发现,标本凝块、标本量不足和标本溶血是不合格血液样本的主要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0.61%)、(26.53%)和(26.53%)。而对血液标本的误差原因深入分析,能够发现送检因素是导致血液标本存在误差的主要因素,所占比例为(42.85%)。依次分别是采集因素、检测因素和患者因素,所占比例分别为(32.65%)、(16.32%)和(8.16%)。经对比可得,前者与后三者的占比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展临床血液标本检验工作时,应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督管控。并增强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工作素养,着重关注送检工作的整体质量,从而使临床检验水平得到较好的改善。
        关键词:检验科;血液标本;误差
        引言:血液标本检验是医院临床工作中的常用诊断方法,其检验结果能够使医护人员更加深入地了解患者的病症情况,为后续的康复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帮助作用。但在开展血液标本检验工作时,往往会受到采集因素、送检因素、检测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导致标本质量显著下降,令标本检验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使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也受到严重的影响。本文详细探讨检验科血液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以此为增强血液标本检验水平提供信息参考,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的开始时间为2020年的1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12月,选取我院检验科存在误差的血液标本49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血液标本数量为25例,女性血液标本数量为24例。检查项目:血液常规检查的标本数量为17例,血液的生化检查和凝血功能检查的标本数量均为16例。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对患者的血液进行采集,主要利用皮肤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两种手段。在使用前者时,应先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使患者的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同时遵循人性化的基本原则,将患者的无名指指端内侧作为采血位置,按照规范的流程完成采血工作。并在采血完毕后,利用碘伏消毒和按压采血点等方式,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止血处理[1]。
        若利用静脉采血法,仍应先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选取患者肘正中静脉进行真空式静脉采血。并在此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化的操作规范。同时采集完毕后对创伤口予以消毒和止血处理,防止细菌感染的现象发生。无论采用何种血液采集方法,都应在采集完毕后将标本放入抗凝管中,通过贴标签的方式予以标记,及时送入检验室进行详细分析[2]。
1.2.2 分析评价
        选取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依据血液标本的相关质量标准,对所有标本进行质量检测,其内容主要包括溶血、凝血及血液外观等。同时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搜集并统计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时间、操作流程及存放情况等相关信息,以及患者的各项资料,为后续误差原因的研究分析提供重要依据[3]。
1.3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使用SPSS20.0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专业分析。并以(%)标识效果,经X2检验后,以(P<0.05)标识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从表1可以发现,不合格血液样本的类型以标本凝块、标本量不足和标本溶血为主,占比分别为(30.61%)、(26.53%)和(26.53%)。
2.2 对血液标本的误差原因予以分析,可以发现采集因素、送检因素、检测因素和患者因素造成的误差占比,分别为(32.65%)、(42.85%)、(16.32%)和(8.16%)。其中,送检因素的占比,与采集因素、检测因素和患者因素的占比,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从本次实验中可以发现,送检因素是导致检验科血液标本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其次分别为采集因素、检测因素和患者因素。而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能够看出,送检时间过长所占的比例为(26.53%),居所有因素之首,也是导致标本凝块的主要原因。
        为了降低检验科血液标本的误差情况,应先加强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与工作素养,使其深入了解并掌握血液标本制作的规范流程及注意事项,从根源上提升血液标本的采集水平。而操作人员在检验前应详细了解患者基本资料,通过健康宣教的方式嘱咐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和保持空腹,使血液标本的误差显著降低。并在采集标本前对各类仪器设备进行检验,确保标本采集工作的顺利有序完成,使患者的抽血体验得以改善。待采集完毕后应及时将血液标本送至检验科,在此过程中需要避免剧烈震动的现象发生,从而降低送检因素对血液标本误差的影响。
        当血液标本送至检验科后,应遵循动作轻柔的操作原则,根据标本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存储与检验,防止溶血的情况发生。除此之外,对相关的检测设备进行定时检查与保养,也能够进一步降低血液标本检验过程中的误差,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良好的帮助。
        综上所述,以检验科血液标本的误差原因为依据,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能力,使整体检验质量得到较好的改善。为患者后续的临床治疗工作,起到良好有利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峰.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对策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20:139-139.
[2]段飞,赵晓秋.血液常规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190-190.
[3]蔡涛.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措施[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208-2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