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准确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3期   作者:邱一凡
[导读] 目的:研究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准确性。

        邱一凡
        大庆油田总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001
        【摘要】目的:研究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准确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期间诊治的发热患者88例作为试验组,再选取同一时期在本院进行健康检查人员88例作为参照组,均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人员均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观察各组人员检查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细胞体积等血液指标与正常人明显降低,两组对比数据有统计差异性(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准确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可比性(P<0.05)。结论:采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中血液指标检测明显提高,对疾病动态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诊断依据,降低疾病误诊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临床检验;准确性
        伴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临床上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以及自动化检测仪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临床实验室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分析仪具有操作简单、检测快、效率高等临床优势,整体上提高了检验工作效率和质量[1]。但由于这类仪器对血细胞内部结构、形态等不能进行鉴别,存在一定缺陷和漏洞,可能会严重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为疾病诊断提供错误信息,不利于疾病诊断与治疗[2]。临床上需在仪器检测的基础上配合血涂片及显微镜检查,可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本次研究就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准确性进行探究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期间诊治的发热患者88例作为试验组,再选取同一时期在本院进行健康检查人员88例作为参照组,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有其他严重心、脑、肾器官功能障碍患者;②排除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排除治疗依从性极差患者。所有人员均知情同意后纳入。参照组人员男45例,女43例,年龄范围45-68岁,平均年龄(56.5±7.2)岁;试验组患者男47例,女41例,年龄范围46-69岁,平均年龄(57.5±7.5)岁。各组人员均配合调查,所有人员基本数据检测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数据可比性,具有研究价值。
1.2方法
        所有人员均进行血常规检查,检查前12小时禁食水,空腹在左臂肘采集静脉血,采集标准量为2ml,装入EDTA抗凝管摇匀进行均匀混合,防止血液凝集,根据无菌操作原则,全部做成推片,选取薄厚事宜的涂片,一端轻触血滴使其附着,取另一洁净玻片45°轻触血滴轻轻由前向后推动,形成均匀的血膜薄片,要求长度约为玻片2/3,薄厚适宜,头体尾分明,细胞分布均匀。待涂片自然晾干后,置于染色架上,常规瑞氏染色,染液配制遵照临床实验操作相关标准,1 min后滴缓冲液浸染5~8 min,蒸馏水快速冲洗至涂片粉红色,自然晾干,然后应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遵循先低倍镜再高倍镜的原则,观察其涂片染色是否均匀合格[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人群经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后血液指标变化以及检测准确性进行统计。
1.4统计分析
        采用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间对比统计,计量对比组间资料运用%表示,行X2检验;计数对比组间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数据分析表示存在明显差异,判定标准参照:P≤0.05。
2结果
2.1各组血液检测指标变化统计对比
        试验组患者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细胞体积等血液指标与正常人明显降低,两组对比数据有统计差异性(P<0.05)。如表1所示。

2.2 检测准确性进行统计分析
        试验组患者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准确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可比性(P<0.05)。如表2.

3讨论
        血常规检验属于临床上基础检查项目之一,为疾病诊断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临床中普遍应用的检查方式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为主,虽然该检查方式操作方便,检出时间快、安全性高,明显提高了检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检验者工作量和强度[4]。但由于自动分析仪在设备操作中存在一定缺陷,对幼稚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病变等情况无法鉴别诊断,以及对血细胞内部结构及形态方面检测结果不准确,极易造成检验失误,增加误诊几率,严重疾病诊断与治疗。因此,在临床检验中,不能单纯的依靠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难以鉴别诊断血细胞病变的形态变化,还需要人工显微镜检测,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精确度,从而降低误诊几率,避免医疗纠纷。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主要检测细胞成分含量、形态是否正常,主要应用于病情变化的辅助检查措施,对发热、不明原因出血及贫血等疾病进行数据支持性诊断,可见开展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采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中血液指标检测明显提高,对疾病动态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诊断依据,降低疾病误诊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郭玉紫.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必要性研究[J]. 中国医疗设备, 2017, S2(v.32):144-144.
[2]明安萍.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应用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28).
[3]何勇, 王翠萍.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研究[J]. 健康大视野, 2020, 000(006):82.
[4]杨阳、钟萍、彭素丽.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世界复合医学, 2020, v.6(07):113-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