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爽
哈尔滨市道里区口腔病防治所 150010
【摘要】:目的 采用圆锥型套筒冠修复修复体对牙周病进行修复治疗,分析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 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阶段内我院接治的60名牙周病患者,作为本课题研讨样本。均行圆锥型套筒冠修复体治疗。将修复前、修复后(3个月、1a、2a)的检查结果进行比对,对修复效果以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在恢复后分别进行了3个月,1a和2a的随访,恢复后斑块指数明显低于恢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的牙齿控制附着牙菌斑可消除牙周组织的创伤,有效地防止牙周疾病的复发,并减少牙齿的松动,即使在恢复牙齿后,排斥效率也会继续提高。结论 锥形套管是治疗牙周疾病的有效方法,适合临床应用。
【关键词】:圆锥型套筒冠;义齿;牙周病
对于牙周病和具有牙周缺损的牙周病患者,在设计牙周病综合治疗后的牙齿缺损修复时,应考虑延长牙齿寿命的方法,这与治疗方法和方法有关。保存天然牙齿。这种修复方法密切相关。本文观察了使用圆锥形塔冠可拆卸假体对中,重度牙周病和牙列缺损的牙周病进行康复治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阶段内我院接治的60名牙周病患者,作为本课题研讨样本。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25至63岁,平均53岁。60例患者中包括单纯性牙周炎32例,复合性牙周炎28例;基牙总数为198颗,其中松动牙为107颗。
1.2修复前检查
患者经牙周病综合治疗2个月,病情稳定后进行修复治疗。修复前后观察的指标如下:
1.2.1菌斑指数(PLI)
菌斑控制是预防牙周病复发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采用菌斑染色剂显示菌斑附着情况,并采用菌斑指数评定。
1.2.2牙龈指数(GI)
经牙周病综合治疗后检查牙龈指数的变化,并与治疗前做对照。
1.2.3牙松动度
根据牙齿松动度记录法。
1.2.4X线摄片
观察牙周膜间隙宽度、齿槽骨吸收形态,齿槽骨质密度。
1.2.5咀嚼效能测定
采用吸光度法测定拒绝功能。
1.3治疗计划
1.3.1模型分析
采用圆锥型套筒冠可摘取修复体作为牙周病的修复治疗方法都需取研究模型,并将模型根据临床取得正中关系转移至架杀昂,然后观察牙齿位置、倾斜程度、邻接关系、伸长情况、覆盖关系,结合X线片观察冠根比率,并在模型上的牙位处标明齿槽骨吸收程度。
1.3.2设计
根据牙松动度、齿槽骨吸收程度、牙齿在牙弓上的位置,确定圆锥型套筒冠固位体内聚角度以及是否采用缓冲型套筒冠。然后作修复体连接方式、基托范围、人工牙排列等设计。
2结果
60例患者在修复后3月、1a、2a作定期随访,修复后较修复前菌斑指数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牙周疾病的综合治疗后,巩固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牙周斑的管理。例如,在对牙周疾病进行综合治疗后,牙菌斑会重新形成,导致牙周疾病复发并恶化,最终导致牙齿脱落。斑块控制与患者的自然牙齿排列,冠状动脉形态和刷牙习惯有关,并且还与诸如患者的基牙倾斜或移向无牙区域的因素有关。主动式牙周夹板通常用于牙周疾病的恢复和治疗,但是由于固定器和大型连接器的结构,这些夹板会影响原始的口腔环境,并且当被拒绝时食物会保留下来。另外,一些患者的口腔卫生和自我护理很差,斑块很容易形成。固定的牙周夹板用于恢复AFC的形状,并且牙周自清洁效果好,但是在恢复过程中存在夹板制造过程中存在缺陷的情况。示例:在基台之间的相邻点处,颈部间隙齿太小而不会引起牙龈炎。难以清洁靠近牙冠尖端的面部和颈部,并可能导致牙垢重新形成。这就是导致牙周疾病复发的原因。使用带有圆锥形可伸缩牙冠的可移动修复体,修复体的结构和形态特性使其易于控制牙齿的轴向斑块。圆锥形伸缩式牙冠牢固地保持并密封内牙冠和基台。内冠的形状由齿体制成以形成圆锥形状。金属内冠的颈部在牙龈下方。内胎冠的表面高度抛光,因此修复体可以自行移除,并且在移除修复体后可以通过刷内胎冠轻松清洁。
牙周膜和牙槽骨的破坏和吸收会导致牙齿松动,而牙齿松动会在咀嚼时造成外伤。另外,修复牙齿缺损的设计是不合理的,这导致单个牙齿具有过多的胎儿强度,加速了牙周组织的破坏并增加了牙齿的松动程度。在准备牙齿的过程中,对圆锥形可伸缩冠状可移动修复体进行了调整,以适应肾脏或倾斜基台,在设计修复体时,应特别注意减少自然牙齿所承受的胎儿力,从而对牙周组织造成更大的损害。由于耐受力不超过牙周储备能力,因此可以基本控制牙周膜和牙槽骨的再破坏和吸收。牙齿准备过程中也可以调整牙冠与牙根的比例。通过避免组织创伤→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弛,移位和再创伤的恶性循环,它可以减少牙齿松动并恢复牙周组织。通过对该患者组进行重新检查的结果,可以确认牙齿的松动程度显着降低并且原始的松动牙齿得以稳定,从而有效地防止了牙周组织的再次创伤并延长了天然牙齿的寿命。修复后提高咀嚼效率是评估修复治疗的基础之一。牙周疾病降低了牙周组织承受胎儿力量的能力。在咀嚼过程中,它受到神经的调节,并且可以控制咀嚼的强度和频率。它对创作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作为咀嚼效率分析的结果,发现咀嚼效率在修复后随时间逐渐增加。修复后的1a接近正常咀嚼效率,面部和颜色系统的健康状况。本文研究结果显示,80例患者在修复后3月、1a、2a作定期随访,修复后较修复前菌斑指数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圆锥型套筒冠可摘修复体对牙周病的综合治疗后疗效巩固与咀嚼功能恢复有其独特效果,它可控制菌斑形成,防止牙周炎的复发。
参考文献
[1]张兰,吴杰.浅谈圆锥型套筒冠在轻中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7):826-827.
[2]王冰.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应用于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实践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8):39-39.
[3]石雪梅,郭泽龙.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中圆锥形套筒冠活动义齿的应用及对患者出血情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6):280-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