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热性惊厥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3期   作者:李雪莲
[导读] 目的:探讨苯巴比安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疗效。
        李雪莲
        安徽省儿童医院 神经内科,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探讨苯巴比安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的时间区间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以我院收治的60例热性惊厥患儿为调查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选其中30例患儿采用地西泮治疗,并设为常规组,剩下30例患儿选择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并设为研究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比常规组更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几率为(3.33%),对比常规组更低,p<0.05。结论:对小儿热性惊厥患儿选择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后的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热性惊厥;地西泮;苯巴比妥;治疗效果
        热性惊厥是在婴幼儿期常见的惊厥性疾病。主要是指婴幼儿期的出现的发热
性惊厥。该病的初次发作年龄通常在出生后一个月至5、6岁期间,当患儿出现
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时其体温上升到38℃以上,同时发生突然的惊厥现
象,进行诊断后排除颅内感染以及其他器质性疾病或者代谢性异常后可以将其诊
断为热性惊厥[1-2]。此病在临床上具有发病急的临床特点,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目前,临床上对此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治疗热性惊厥病症的药物种类较多,不同药物带来的效果也有所不同。基于此,本文旨在对小儿热性惊厥患儿选择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后的效果展开调查,现有如下调查数据。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的时间区间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以我院收治的60例热性惊厥患儿为调查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选其中30例患儿采用地西泮治疗,并设为常规组,剩下30例患儿选择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并设为研究组,常规组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区间在5个月-8岁,以(4.5±2.3)岁为年龄区间的平均计算值,病程区间在3-8天,以(3.8±0.8)天为病程区间的平均计算值;研究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区间在4个月-9岁,以(3.8±2.8)岁为年龄区间的平均计算值,病程区间在3-9天,以(4.2±0.4)天为病程区间的平均计算值。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两组患儿均在入院后,由护理人员协助患儿采取仰卧位,并将患儿的衣领解开,清除患儿口咽部的分泌物,保证患儿呼吸道不会出现堵塞,避免出现窒息。将牙垫放在患儿口中,防止患儿咬伤舌头,并为患儿提供常规物理降温,如果患儿出现呼吸衰竭,可选择使用呼吸兴奋剂,以确保患儿的生理功能恢复正常。
1.22常规组:此组患儿选择地西泮治疗,选择剂量0.5毫克/kg的地西泮,为患者进行静脉推注治疗,每天两次。
1.22研究组:此组患儿选择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其中地西泮治疗措施同常规组,苯巴比妥治疗方案:首次选取剂量为10毫克/kg,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输液速度在每分钟1毫克,每天一次,并根据病情变化适当减少药物剂量。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一周,分析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分析,将其分为显效(用药后半小时,患儿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消失,经常规检查显示正常);有效(用药后,患儿体温下降,临床症状消失,经常规检查显示结果正常);无效(治疗后,以上指标均为达到标准)。(2)不良反应分析,通过智力障碍、共济失调、癫痫等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纳入所有研究数据,t值检验,通过(x±s)表示;x2值检验,通过率(%)表示,判定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治疗效果分析。
        常规组显效、有效、无效人数分别为18人、5人、7人、治疗总有效率为23/30(76.67%),研究组显效、有效、无效人数分别为25人、4人、1人,治疗总有效率为29/30(96.67%),x2=5.1923,p=0.0227;经数据分析,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常规组更高,p<0.05。
2.2不良反应几率分析。
研究组中出现智力障碍、共济失调、癫痫人数分别为0人、0人、1人,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0(3.33%),常规组中出现智力障碍、共济失调、癫痫人数分别为3人、2人、3人,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0(26.67%)x2=6.4052,p=0.0114;数据分析,研究组不良反应率对比常规组更低,p<0.05。
3.讨论
        热性惊厥作为小儿常见的病症,引起该病的因素相对比较复杂,通常和中毒、脑外伤、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患儿的临床症状大不相同,表现多种多样,如果患儿病情较重,则会出现高热、头痛、昏迷或嗜睡等症状;如果患儿病情不是很严重,会有眼球转动、面部潮红等表现。如果患者病情严重还不采取及时治疗,将会威胁患儿的生命。因此,临床上需要对热性惊厥患儿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目前,对于此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在用药方面需要十分注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使病情加重[3-4]。目前,苯巴比妥、地西泮等药物作为临床常用药,能够带来一定的疗效。苯巴比妥作为镇静、催眠以及抗惊厥药物之一,能够抑制谷氨酸的兴奋,降低γ-氨基丁T酸,从而阻止中枢神经系统中单突触和多突触的传递,降低癫痫的发病率,从而起到镇静、抗惊厥的功效。而地西泮作为苯二氮卓受体激动剂药物,此药在输入到人体后,能够选择性的对神经细胞膜的受体复合物起到抑制作用,从而改善神经元异常放电的情况,有利于神经元恢复的效果。地西泮在抗焦虑效果方面较强,是氯氮卓的5倍,抗惊厥作用也较为突出,是氯氮卓的10倍,因此,地西泮也具有较高的镇静、抗癫痫和焦虑的功效。将此两种药物相结合,不会增加不良反应,还会提高治疗效果[5]。
        综上所述,对小儿热性惊厥患儿选择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后的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邓文,黄苑辉.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24):67-68.
[2]冯海娇.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热性惊厥血清学改变[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21):90-92.
[3]马强.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09):138-140.
[4]王明华.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22):4119-4120.
[5]孙婉,夏桂荣,夏红.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9,25(33):99-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