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小庆
大庆油田让北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实施质量控制对策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来我院检验分析尿液样本45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尿液检验前未实施质量控制对策,并对这450例样本进行分析,找出并总结影响样本准确性原因和解决办法。另再选取2018年1月~2017年6月来我院检验分析尿液样本45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尿液检验前实施了质量控制对策。最终将两组样本的检验结果和不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450例样本,不合格的样本有28例,其中标本污染4例,标本量不足6例,采集时间不足5例,容器不合格7例,标本标记不清3例,送检超时3例;检验的符合率为79.63%,不符合率为20.37%。观察组450例样本,不合格的样本有5例,其中标本污染2例,标本量不足1例,采集时间不足1例,容器不合格0例,标本标记不清1例,送检超时0例;检验的符合率为97.02%,不符合率为2.98%。结论:对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实施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可提高检验的准确率,有效的控制检验的不合格率,提高了检验人员的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尿液常规检验 质量控制 准确率 不合格率
提到尿液常规检验大家都不陌生,它是各级医院进行检测的最普遍、最常规的项目之一,并且操作过程简单。正是由于尿常规检测的普遍性,使人们对尿常规的检测往往持不重视的态度。因此,在尿常规的检测上往往存在检测不准确的问题[1]。影响尿常规检测准确性的因素有很多,本文通过分析尿液常规检验影响准确性原因和解决办法[2],得出以下质量控制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来我院检验分析尿液样本45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提供样本的患者男性215人,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为23岁,平均年龄为46岁;女性235人,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平均年龄为41岁。观察组提供样本的患者男性236人,最大年龄为84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为38岁;女性214人,最大年龄为77岁,最小年龄为25岁,平均年龄为39岁。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知情此次实验,并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样本,如常规的检验步骤,核对标本与患者的信息等。观察组则实施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具体方法如下:(1)尿液常规检验前,医务人员要给予患者进行检验前注意事项指导,需告知患者,若想尿液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最好在做检查之前的8小时内禁食禁水,头一天的晚餐要清淡饮食,吃得太过油腻或是喝了老火汤,都可能导致尿酸出现一过性增高。如早晨起床实在口渴,可以喝点白开水,不要超过100毫升,大量饮水也可能导致尿液被稀释、比重过低,致使检验结果不准确。检疫患者检验的头一天别吃带颜色的食物,如:红肉火龙果、红萝卜等有红色色素的食物,或是服用利福平等会使尿液变红的药物。做检查前一天也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形成一过性的蛋白尿。做尿常规检查,最好取早晨的“第一泡尿”,也就是晨尿,这一泡尿已经在你的膀胱中存留了超过4-6个小时,能更为准确地反映你的泌尿系统是否健康。如晨尿来不及去医院取,也可在家中提前准备好一个干净无菌的容器收纳尿液,如空的矿泉水瓶。体检的当日一醒来,就去洗手间留取晨尿。在家中取的晨尿要尽快带到医院送检,距离检查时间不要超过两个小时,若放置时间过长,细胞会溶解,影响检查的结果。取尿时尽量取中段尿,前段尿更容易受到分泌物、杂质的污染。(2)尿液标本采集后,医务人员要反复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确保信息和标本的一致性,如出现填写有遗漏,或患者采集的尿液不标准时,要及时召回患者,进行重新填写信息和重新采集尿液。信息和尿液标准确认无误后,要及时送至检验部门,如遇到特殊情况,两小时内无法完成送检,可对标本采用甲醛防腐处理进行保存样本。(3)尿液标本采送至检验部门后,技术人员应先对样本进行观察,如观察样本的颜色,并作出初步的判断,后再进行检验,检验时要完全按照检验的操作标准进行检验,并详细的记录检验结果。定期对实验室的一起和设备进行维修和消毒,并定期的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不断的完善检验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流程,从而提高检验的质量和准确率。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样本的检验结果:分为符合率和不符合率两个标准。
(2)分析两组样本不合格的原因,造成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标本污染,标本量不足,采集时间不足,容器不合格,标本标记不清,送检超时六种。
2.结果
(1)对比两组样本的检验结果,从表1.可看出,对照组的检验结果准确率明显低于观察组,观察组不符合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png)
(2)分析两组样本不合格的原因,从表2.可看出,导致样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因素有标本污染,标本量不足,采集时间不足,容器不合格,标本标记不清,送检超时六种因素。
3.讨论
人生在世,难免生病,去医院就诊时就少不了各种检查项目。尿检是最常见的检查项目之一,全称为尿液检查,其主要是对尿液进行物理检查,比如外观透明度、颜色等,化学检查以及显微镜下的形态学检查[3-4]。但是由于医院的样本数量庞大和患者在取样时不规则,则会导致检验的结果不准确,给临床诊断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综上所述,对采样人员以及检验人员实施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有效的控制检验的不合格率,提高了检验人员的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欧纯富.研究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分析及相应措施[J]. 人人健康, 2019(6)12-12.
[2]张淑兰.尿液常规检验中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029(025):292.
[3]王丽君,刘建霞.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在临床尿液分析中的重要性[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029(034):39.
[4]王友强,兰由玉,杨梅. 分析前质量控制对尿液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 2019, 23(0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