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艺峰 刘军宏 李静 孙丰菊 赵姬敏
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453
摘要:目的:探究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采用护理干预对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本次纳入的分析对象均选取于在我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共计80例,研究开始于2020年2月,结束于2021年2月,为了深入分析护理干预的影响,本次使用对比的方法完成研究,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划分为参照组,另外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不同护理方法实施后观察和分析患者的临床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主要包括:不良反应情况、护理满意度等数据,同时进行比较。 结果:15.0%(6/40)、50.0%(20/40),前者为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后者为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后者有明显劣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满意度为97.5%(39/40)相对于参照组75.0%(30/40)较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减少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能够促进临床效果的提升,可在今后护理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心血管介入治疗;碘对比剂;不良反应
引言:在临床中心血股拿介入治疗是新型技术,其实现了诊断和治疗的一体化。当前,在科技水平的提高下,影像学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种情况下,含碘对比剂的应用愈加广泛,同时也引起了较多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为了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性,临床中应该加强护理干预的实施[1]。基于此,本研究选取部分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完成对比研究,作出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选择80例进行详细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参照组两个小组,每组分得40例患者,所有患者中年龄最大的67岁,最小44岁。以上资料无差异,可比较。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要详细收集患者的资料,并对其有无过敏因素进行详细地筛查。其次,护理人员抱以积极的态度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同时在沟通过程中,为患者讲解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一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另一方面给予鼓励,树立信心,提高配合度。同时加强不良反应的预防,可使用地塞米松抗过敏药物。(2)术中护理。温度的变化会导致对比剂不良反应增加,此时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的保暖护理。同时对比剂推注时,要控制好流速,并对压力曲线进行观察,若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3)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在术后对患者的体征进行严密监测,若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并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护理期间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依据Shehadi不 良反应分级标准完成评价。采用轻度、中度、重度三个指标进行分类;患者出现单一症状,如喷嚏、恶心呕吐、头痛、皮肤瘙痒等称为轻度反应。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如头皮发麻、荨麻疹、结膜充血等称为中度反应。患者出现十分严重的临床表现,如:惊厥、心律不齐、呼吸困难、休克等称为重度反应。采用(总发生例数÷总人数=总发生率)的方法计算结果后比较。采用含有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指标的满意度调查问题,计算总满意度后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在研究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数据较多,主要以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为主,为了便于分析和对比,将所有数据纳入计算机中,并使用计算机软件SPSS?23.0进行数据整理,在表达计数资料的过程中使用百分比完成,数据检验采用X2完成,而计量资料的表达的过程中使用标准差(±)完成,采用t完成数据比较。如果数据比较时存在明显差异,就说明(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不同护理方法实施后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后,出现轻度、中度、重度不良反应的患者分别有3例、1例、1例,总发生例数(15.0%);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后,出现轻度、中度、重度不良反应的患者分别有11例、8例、1例,总发生例数(50.0%);以上数据相比,后者较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png)
2.2对比不同护理方法实施后2组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采用非常满意(30例)+基本满意(9例)/40的方法计算得知总满意度为(97.5%);采用常规护理后,参照组患者的满意度采用(非常满意(22例)+基本满意(8例)/40的方法计算得知总满意度为(75.0%);以上数据相比,后者有明显劣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png)
3 讨论
由于心血管介入治疗是临床中的新兴技术,许多患者对其知之甚少,在接受该方法治疗前,往往会产生恐惧和紧张心理[2]。另外介入治疗室与其他病房相比,环境较为特殊,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不良情绪。此外,患者接受碘对比剂注入后,会刺激到脑部,且下丘脑和受到直接作用,从而引起心血管或呼吸系统等不良反应,影响临床效果。所以,临床中想要提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必须加强护理工作的实施[3]。当前,医疗体系的改革,促进了护理理念的创新发展,“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以上护理工作的核心,要求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护理工作。本研究过程中,对研究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无论是不良反应发生率,还是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常规干预的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能够减少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行患者的满意度提升,可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素琼[1],优质护理干预在心血管介入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0,10(3)
[2]季宁[1],术后延续性护理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8)
[3]高婉侠[1],侯静[1],杨玉荣[1],综合护理干预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效果评价[J].系统医学,202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