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核医学诊疗中的辐射剂量与防护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3期   作者:王冬梅
[导读] 目的:探讨临床核医学诊疗中的辐射剂量影响与防护措施。
        王冬梅
        大庆油田总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001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核医学诊疗中的辐射剂量影响与防护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为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防护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防护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全身有效剂量和病灶有效剂量,以及两组医护人员一年受辐射的剂量。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全身有效剂量(46.9±0.4)rad,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全身有效剂量(62.4±0.7)rad,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医护人员一年受辐射的剂量(1.11±0.12)rad,与对照组医护人员的相关数据(5.01±0.22)rad,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防护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放射治疗患者的全身有效剂量,使治疗安全性显著提高。并使医护人员受辐射的情况明显改善,为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提供良好保障,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临床核医学诊疗;辐射剂量;防护措施
        引言:放射治疗是医院临床工作中的常用手段,具有效果显著的特点,使患者的病症问题得到尽快地消除,令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较好的改善。但该种方法的风险性相对较高,其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辐射会对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极为不利影响,使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受到干扰,令相关的防护措施也成为了各大医院关注的焦点。本文详细探讨了临床核医学诊疗中的辐射剂量影响与防护措施,以此为增强放射治疗水平提供信息参考,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的开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12月,选取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在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为16例,女性患者人数为14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61岁,最小年龄为28岁,平均年龄为(41.2±1.3)岁。在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为17例,女性患者人数为13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62岁,最小年龄为29岁,平均年龄为(41.5±1.6)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无任何明显差异(P>0.05),可以用于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防护方法,主要内容为佩戴防护装备、确保辐射测量仪正常运行和及时处理辐射污染物等。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防护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优化护理流程
        医护人员在开展日常护理工作时,除了要按照标准流程完成防护设备的穿戴工作,还应通过优化查房步骤提升查房效率,使查房次数和单次查房时间大大降低,令时间防护措施得以落实。并在查房的过程中,与患者保持好安全的距离,
让距离防护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对医护人员防护设备的佩戴情况加以抽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问题,可以使防护效果达到最佳,令医护人员的工作安全性得以提升[1]。
1.2.2 治疗室环境优化
        采取定期开窗的方法,既能够提高治疗室空气的流通性,降低医护人员的呼吸道感染率。还可以有效减少放射性核素的进入率,使医护人员的工作安全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2]。
1.2.3 日常饮食干预
        在患者的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应嘱咐患者多食用木耳和蘑菇灯抗辐射作用的食物,不仅能够减少患者的全身有效剂量,使整体治疗效果得到较好的改善。还可以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元素,促进患者身体状况的尽快恢复[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主要以全身有效剂量和病灶有效剂量作为指标进行评价。而两组医护人员的干预效果,主要以一年受辐射的剂量作为指标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使用SPSS20.0对各项数据进行专业分析。并以(±s)标识效果,经X2和t/X2检验后,以(P<0.05)标识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从表1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全身有效剂量,与对照组患者的全身有效剂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病灶有效剂量,未出现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医护人员一年受辐射的剂量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相比于常规防护方法,采用综合防护干预,通过优化查房步骤、抽查防护设备佩戴情况、定期开窗和饮食干预等措施,可以使患者的全身有效剂量显著降低,令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所受辐射的剂量也明显减少。
        从本次实验中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全身有效剂量为(46.9±0.4)rad,
医护人员一年受辐射的剂量为(1.11±0.12)rad。而对照组患者的全身有效剂量为(62.4±0.7)rad,医护人员一年受辐射的剂量为(5.01±0.22)rad。经对比可得,两组数据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综合防护干预措施的应用,极大程度减少了放射治疗患者的全身有效剂量,令整体治疗风险明显降低。并使医护人员受辐射的情况得到较好的改善,有效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安全性,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薄翔.放射安全防护干预措施在临床医疗放射中的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210-211.
[2]皮颖斐.综合性防护措施在核医学科护士辐射防护中的应用价值[J].家庭医药,2018:25-26.
[3]臧玮娜.核医学科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监测与辐射防护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29-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