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芬
汕头市中医医院 515041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不同超声检查途径在子宫腺肌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经腹部和经阴道超声检查,并以手术及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比较不同超声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联合诊断的准确率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且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结果优于单纯经腹部超声(P<0.05)。结论:联合应用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诊断,能够显著提升临床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准确率,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超声检查;子宫腺肌症;血流动力学;阴道超声;准确率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临床常见妇科疾病,主要因子宫内膜组织弥漫弥漫性或局限性侵入子宫肌层所致,主要多发于有过生育史的中年女性,临床治疗难度较大[1]。该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子宫损伤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经期延长、痛经等症状,给患者生活造成极大困扰[2]。及早发现和诊治子宫腺肌病,有助于临床及早控制患者病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超声是临床诊断该疾病的重要方法,通常可采用经阴道或经腹部两种检查途径,为了解不同超声检查途径在子宫腺肌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对其探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80例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痛经,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加等症状,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排除盆腔异位囊肿、子宫肌瘤及其他妇科疾病患者。患者年龄30~55岁,平均年龄(42.45±2.62)岁。病程0.3~5年,平均(2.98±0.41)年。已婚已育72例,已婚未育8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所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为PhilipsQ7,设置腹部探头频率为3.0~5.0MHz,阴道探头频率5.0~9.0MHz,首先对其进行经腹部超声检查,在进行检查时,叮嘱患者适当饮水,确保膀胱处于充盈状态,患者取仰卧位,使用凸阵探头,适当涂抹耦合剂后,对患者的子宫及附件进行全方位扫查,对横切、纵切以及斜切等多个切面进行扫查,仔细观察患者的子宫大小、形态、周边血流及回声、双附件区情况,检查其子宫肌层有无包块。
完成腹部超声后予以经阴道超声检查,在接受检查前,提醒患者排空膀胱,取截石位,将适量耦合剂涂抹于探头后,并套上避孕套。经阴道缓慢置入探头,将其伸至顶端紧贴阴道穹隆位置,并通过旋转探头进行多切面、多角度探查,详细观察患者盆腔、子宫、卵巢以及子宫肌层情况。
1.3观察指标
以患者手术及病理结果作为诊断依据,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效果。通过频谱多普勒采集患者的血流速度,并就不同检查方法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等指标检出情况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用SPSS 21.0处理,用(%)描述计数资料,行X2检验,用(±s)表示计量数据,差异用t检验,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不同检查方法诊断准确性对比
通过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经腹部超声检查诊断准确63例,其准确率为78.75%;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68例,准确率85.00%,两者联合检查准确检查该疾病患者76例,其诊断准确率达到了95.00%,与单纯经腹部或经阴道超声比较均明显较高(P<0.05)。
.png)
2.2 不同检查方法的血流动力学比较
分析下表2可知,联合检查组患者的PI、RI与单纯经腹部或经阴道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ng)
3.讨论
子宫腺肌症临床发病率较高,但对于该疾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无一致定论,当前普遍认为该疾病的发生与子宫内膜炎、机体免疫以及激素等诸多因素有关[3]。由于该疾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缺乏特异性,所以通常根据病理检查来明确患者病情,但病理检查属于有创性操作,不可避免会增加患者创伤,患者配合度较差[4]。因此,选择一种更为安全且准确率高的检查方法具有必要性。
随着超声检查在临床的推广应用,为子宫腺肌症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超声检查具有安全无创、操作简便、可重复以及价格低廉等优势,受到临床普遍青睐[5]。在应用超声诊断患者病情时,通常有经腹部和经阴道超声两种检查方式。经腹部超声容易受膀胱充盈程度、脂肪分布以及肠气干扰、腹壁声衰减等因素影响,可导致图像显示不清晰,从而增加患者的漏诊和误诊风险[6]。经阴道超声检查探头频率高,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通过阴道探头能够对患者病灶部位进行直接观察,清晰显示患者的病变特征,可减少病灶遗漏,且该检查方式无需充盈膀胱,能够对患者的前、后位子宫进行良好观察。但该检查方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于子宫过度后倾后屈、子宫增大明显、宫颈与病灶间距离较远的患者,容易受探测角度限制,影响其诊断准确率[7]。基于此,为减少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发生,可考虑在经腹部超声的基础上,予以患者经阴道超声,使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检出患者病灶,减少误诊和漏诊现象发生。本研究显示,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联合的诊断准确率可达95.00%,与两者单独诊断相比均显著较高,且联合检查的PI、RI检出情况与单独检查相比差异明显,说明联合检查更有助于检出子宫腺肌症患者病情,与刘丽[8]等学者的研究结果较为类似。
总而言之,在子宫腺肌症诊断中,应用经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可减少各种因素对诊断结果的干扰,从而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婵君.子宫腺肌症超声影像检查特征及超声诊断在临床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9):81-82.
[2]姜莹.经阴道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的诊断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21.
[3]易俊秀,段海珊,郭燕丽.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腺肌症及腺肌瘤的临床价值[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0,29(1):82-84.
[4]刘丽娜,李文娟,毛秋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比较[J].现代医院,2020,20(5):768-771.
[5]陈艳霞,蔡晶,于利利, 等.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在子宫腺肌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0,12(10):76-80.
[6]贾春慧,张亮.经腹经阴道超声及联合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症对比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7):2206-2207.
[7]吴红霞.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3):69-70.
[8]刘丽.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7):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