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凤
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400000
摘要:1850年之前,医学生主要通过通常是非结构化的学徒制学习,而1850年之后,教学则越来越多地通过结构化的正规课程来进行。然而,现代医学教育强调“事实记忆”和“知识充实”,并建议,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学生应通过实验室工作和临床经验参与积极学习,直到1950年以后,通过应用情境进行学习才变得更加普遍,讲座被小组教学,PBL的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角色扮演和模拟所取代或结合起来。本文并主张讲课的教育价值和有效性,这是一种涉及对特定主题进行连续正式口头论述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演讲;医学教学;有效性
1.关于演讲的主要论点
演讲被批评为过时,无效和低效,因为注意力在最多15至20分钟后急剧下降,主要是由于缺乏互动性导致被动性和召回效率低下,保留率只有5%,而保留率只有10%4%为阅读,50%为小组讨论。没有可靠的反馈,讲师无法考虑个人的需求,在站立状态下进行检查并相应地进行调整[1]。演讲也因其形式和风格上的单调,以及受到老师的偏见的影响而受到批评。针对演讲的批评(包括听不清,冗长,无聊,乏味,单调,内容传递太快,组织不善,假设知识过多,又不强调重点)是反对演讲的另一种观点。这并非偶然,我们认为演讲在提高思维能力,改变价值观和态度方面比其他教学方法效果不佳。但是,必须承认,讲座在传达信息或传播知识方面同样有效。
2.目前演讲的问题与改进
由于医学生必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留大量背景知识,因此讲课是获取必要的背景知识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如果讲座结构紧凑且结构合理,则可以将很多知识传递给许多坚决希望参加的学生。尽管事实上过时的讲座通常被遗忘,但可以由基于问题的课堂代替学习课程“设计成无需授课”,但由于学生的需求,许多导师不得不重新引入课程。尽管有效利用资源,达到大量学生的成本效益和学生需求更多地与经济有关,而不是经济。在教育论点上,讲座的教育价值来自至少可追溯到古希腊人以及900年大学教学的可靠记录。更具体地说,讲座可以做到以下几点:1.使学生能够学习如何学习记录并总结要点;它们构成了知识领域。2.提供标准教科书中找不到的新信息。3.提供各种来源的综合信息并阐明复杂的信息。4.将理论知识与医学实践相关联。5.提供讲师的个人概述。6.通过活动和互动讲义让学生参与进来。7.激励和启发[2]。
通常认为,演讲的主要局限性在于,在一次演讲中,注意力的水平在最多最初的10-15分钟后会稳步下降,而演讲越复杂,下降幅度就越大。事实证明,这种印象是没有根据的。
关于从不同学习活动中保留的信息量的声明,该信息缺乏任何可验证的来源,无法阻止其普及。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学生都可以充分参与,他们的注意力跨度似乎是无限的。据称,讲座的另一个局限性在于除非学生有机会提出问题,否则讲座无法满足个人的需求。然而,如果使讲座与停顿、活动、互动,那么讲座就可以发挥作用。有研究建议也可以使用视频剪辑,演示和真实对象,休息一段时间后,演讲的注意力水平再次提高,然后在7-10分钟后又开始下降。因此,内容的更大复杂性应与更多的停顿,活动,提问和评论相匹配[1]。
权威性与互动性
很多情况下演讲都是与讨论相对立的,演讲被视为威权主义的象征,而讨论则被视为独立思考和解放的象征。但是,他们指出,在小组讨论中,辅导老师可以通过紧紧控制讨论,重新构架,总结和以不同的方式作出回应,注意内容的判断,组织和交付,并鼓励互动。在特殊的医学教育背景下,使用具有重点和空间的交互式讲义来记录学生的笔记,多项选择题或答案很短的问题,需要更高层次的思考。他还建议学生在举手询问之前先与邻居讨论他们的答案,以表明他们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反对讲座的教育价值的争论通常认为它们“不适合刺激迟来的思想或改变态度”。许多理论家对此表示反对,他们认为讲座不仅可以传播知识,而且可以激发更高的知识水平。可以通过引入替代观点并检查未陈述的假设来提高讲座的有效性,首先是要回答的问题,然后是强调问题的结局[3]。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答,还要求学生指出与讲座有关的问题。引入不同的本机观点,检查未陈述的假设并建立学术讨论模型,将讲座的性质从知识的被动传递转变为更积极,更高级的思维。
3.讨论
到目前为止,所调查的文献都强调了讲课必须清晰,结构合理,富有表现力和互动性,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它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由于讲课的性质,有必要不要单独使用它们,而应与其他教学方法(如研讨会和讨论会)结合使用,并且这种结合应取决于学习目标,以达到以下目的:要实现这一普遍原则,即学习应与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及鼓励更高层次的思考紧密相关。如果将课程的有效性与高阶思维相关联并将新知识嵌入有意义的上下文中,则通过针对问题的且高度互动的讲座,可以实现最大的有效性。但是,如果要用其他专注于主动学习,高阶思维和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来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来补充讲课,那么讲课成为必须加以补充的讲课似乎很奇怪。作为传统知识的被动传播方式的“传统”演讲模式可能更有效。而不是基于互动和基于上下文的讲座,这些讲座被认为可以增强高级思维,但是需要补充“传统”讲座。参考文献:
[1] 侯建林, 王韵, 蒲丹, et al. 新形势下对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的反思 [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1, 41(03): 197-200.
[2] 周晓莉, 高凌云, 罗素新. 针对医学实习生开展"动机性访谈"课程的实践和评估 [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5, 014(003): P.286-90.
[3] 牛继平. 坚定对中职医学生的价值认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J]. 中国当代医药, 2010, 34):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