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应用中的临床价值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3期   作者:毛金秀
[导读] 目的:讨论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应用中的临床价值。

        毛金秀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昆明 650000
        【摘 要】目的:讨论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应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0例在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中异常血液标本作为实验组,选择100例同期全自动分析仪检测中正常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实行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两组的MCH,MCHC,MCV,HCT,RDW-SD,血液标本形态学检测阳性相比,差异较大(P<0.05)。对照组中有50.00%的异常标本为白细胞形态异常,有30.00%的异常标本为红细胞形态异常,有20.00%的异常标本为血小板数量低下。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使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将白细胞形态异常,红细胞形态异常,血小板数量低下, EDTA 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小等异常情况检测出来,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血液细胞形态学;血常规;临床价值        
        血常规检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测,属于全身检测。血常规检测中包括多种指标,可以反映患者血液的形态变化以及数量变化的情况[1]。通过血常规检测,可以诊断出很多早期疾病征兆,具有很多临床诊断价值[2]。在临床上,血常规检测多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液形态学检测减少,会影响检测准确性,不利于后期诊断以及治疗[3]。本文中选择100例在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中异常血液标本作为实验组,选择100例同期全自动分析仪检测中正常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00例在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中异常血液标本作为实验组,选择100例同期全自动分析仪检测中正常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男,女分别为50例,50例,年龄:最小为35岁,最大为66岁、年龄均值(47.29±1.38)岁。对照组:男,女分别为51例,49例,年龄:最小为36岁,最大为67岁、年龄均值(48.59±1.58)岁。
1.2方法
        选取血液标本是抽取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得到,将血液制作成涂片,使用瑞士染液进行染色,然后放入缓冲液。放置在室温下,保持6分钟到7分钟。在清洗干燥后,使用光学显微镜检测,可以观察患者的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的情况。选择的标本均进行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根据规定进行检测。
1.3观察标准
        观察两组的MCH,MCHC,MCV,HCT,RDW-SD,血液标本形态学检测阳性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统计,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卡方检测。P<0.05,那么差别较大。
2        结果
2.1两组的全自动分析仪检测结果的情况
        两组的MCH,MCHC,MCV,HCT,RDW-SD相比,差异较大(P<0.05)。

2.2两组的血液标本形态学检测结果的情况
        对照组中血液标本形态学检测阳性率达到10.00%,阴性率达到90.00%;实验组中血液标本形态学检测阳性率达到66.00%,阴性率达到34.00%;差异较大(P<0.05)。

2.3对照组的标本形态学检测结果的情况
        对照组中有50.00%的异常标本为白细胞形态异常,有30.00%的异常标本为红细胞形态异常,有20.00%的异常标本为血小板数量低下。

3        讨论
        血常规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测[4],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向自动化转变,使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操作简单[5]。在临床诊断中对检测的依赖较高,如果检测准确性较低,会对诊断,治疗产生较大的影响。使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提高检测准确性,避免误诊,漏诊的情况发生。
        本文中选择100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中异常血液标本,选择100例同期全自动分析仪检测中正常血液标本。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异常血液标本中的MCH高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正常血液标本,MCHC,MCV,HCT,RDW-SD低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正常血液标本,血液标本形态学阳性率较高。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正常血液标本有50.00%的异常标本为白细胞形态异常,有30.00%的异常标本为红细胞形态异常,有20.00%的异常标本为血小板数量低下。
        综上,在血常规检测中使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将白细胞形态异常,红细胞形态异常,血小板数量低下, EDTA 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小等异常情况检测出来,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石筱春,谈宗明.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应用中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09):108+110.
[2]朱孝兵.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应用中的临床意义评估[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01):48-49.
[3]耿立,段爱军,冯旭明,周显玲.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应用中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20,27(01):74-76.
[4]陈晓东,唐苗.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应用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1):146+156.
[5]明安萍.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应用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8):88-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