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劲超
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00
摘要:目的:探究急腹症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的效果。方法:70例急腹症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开展诊断,并与患者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评估使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的价值。结果:分析病理结果可知,阑尾炎、肠梗阻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7.14%、24.29%,患有胆囊炎者为13例(18.57%)、有14例(20.00%)泌尿系统结石患者,比较病理结果(100.00%)发现,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确诊率为98.57%,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007,P=1.000)。结论:使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对急腹症患者进行诊断,与病理结果比较,能获得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且操作方便、无不良反应,有利于临床判断和治疗工作顺利进行,对于制订科学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急腹症;影像诊断
急性阑尾炎、溃疡性急性穿孔等急腹症患病率呈递增趋势,患者腹部疼痛主诉明显,部分有肠梗阻及腹部出血等表现,需积极进行诊断及尽早治疗。目前,临床对急腹症患者的诊断以多排螺旋CT、病理检查等为主,同时发现多排螺旋CT用于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接近。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所选7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本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急腹症患者。所有患者就诊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纳入标准:①均为经过明确诊断的急腹症患者,具有相关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②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依从性和配合性良好、积极参与研究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排除肝、肾功能存在严重疾病者。②排除发生严重的感染或者免疫系统疾病需要特殊治疗者。③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④排除意识障碍及精神疾病者,无法有效配合研究者。⑤排除不签署同意书者,不依从、不配合研究者。70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1~49岁,平均年龄(35.76±3.48)岁;患者体质量范围为33.72~78.25kg,平均体质量(40.56±2.54)kg。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采用多排螺旋CT检查并行重建处理。为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检查工作的针对性,需结合患者具体病情选择不同扫描方式。例如:疑似结石及炎症者行平扫,疑似腹部肿瘤、血管栓塞者行增强CT扫描,疑似消化道占位者应用造影剂进行扫描。选择仪器为多层螺旋CT仪,扫描电流为250~300mA,电压为120kV,层距、层厚、重建层厚分别为8、8、1.25mm。辅助受检者取仰卧位进行全腹扫描,需增强扫描者给予静注碘海醇(碘含量300mgl/ml),剂量为1.2~1.5ml/kg,注射速度为3~4ml/s。扫描结束后,结合病变位置、周围结构等情况进行多平面重建处理影像。比较多排螺旋CT影像与病理诊断结果,分析诊断符合率。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病理检查结果情况;观察患者多排螺旋CT技术影像诊断结果情况;观察患者病理检查结果与诊断结果的符合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使用SPSS21.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对患者病理检查结果与诊断结果的符合率情况使用χ2计算,当P<0.05时,其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病理诊断发现26例阑尾炎,13例胆囊炎,14例泌尿系统结石,17例肠梗阻,与病理结果相比较,多排螺旋CT重建出现1例(1.43%)误诊的情况,25例阑尾炎,13例胆囊炎,14例泌尿系统结石,17例肠梗阻,确诊率达到98.57%,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阑尾炎、胆道感染、胰腺炎、肠梗阻等急腹症较为常见,部分患者因临床表现复杂,加上合并症等情况,通过单纯询问病史、实验室检查等无法准确诊断。对急腹症患者行腹部X射线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患者处于急慢性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等,X射线诊断结果易漏诊、误诊。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可对患者阑尾炎、胆囊炎等急腹症进行准确判断,通过扫描、图像处理,影像学资料更客观、准确、清晰。
急腹症作为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具有病因复杂、病情急、变化快的特点,且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病变,已成为临床诊断的难点。如果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诊断,患者将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并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一些急腹症患者有病史和体征。临床医生认真询问病史,准确全面地检查体格,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实验室检查、腹部穿刺、影像学检查等,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鉴定和综合,使其符合正确、逻辑的临床诊断思考,从而去伪存真是正确诊断的重要一步。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包括腹部X线检查、B超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
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尚未得到广泛应用之前,B超和X线检查仍是临床诊断的主要方法,但这两种检查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常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从而延缓了患者的病情。成像检测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测方法,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一次扫描可覆盖整个腹部,获得的图像分辨率高,为临床准确、快速诊断疾病提供了有效依据。此外,该诊断方法具有完善的重建处理技术,不断提高图像分辨率,为急腹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信息。另外,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的优点是单位时间检查速度快,减少了对比剂的使用,不仅可以有效地节约成本,而且减少了对患者的伤害。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疑似肠病变的标准,应先用含碘造影剂进行低压灌肠,然后再进行扫描,这样有利于准确确定梗阻部位和原因。相关研究表明,多层螺旋CT重建的诊断率和误诊率较高,说明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急腹症的诊断率较高。
结论
综上所述,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诊断急腹症患者时,可以获得清晰的三维重建图像,诊断正确率较高,为急腹症患者能得到及时的临床诊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晶.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意义探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01):103.
[2]刘瑜莉.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意义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9):120-121.
[3]马建春,刘丽,翟波,董新虹,欧阳华忠.多排螺旋CT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7):112-114.
[4]陈军,梁宏,李建锋.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意义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16):2470-2472.
[5]黄伟如,黄云开.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9,26(08):979-980.
[6]李德志.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意义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2):99-100.
[7]覃晨斌,潘石宏,刘杰明,陈凯.多排螺旋CT扫描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05):58-59.
[8]冯庆民.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意义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7(03):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