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
山东济南商河县人民医院251600
【摘要】目的 用分组对比的方法探究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中毒性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课题中选取的60例中毒性肾衰竭患者,来自我院在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间,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对其进行随机分组,按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为30例。对常规组所有确诊为中毒性肾衰竭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实验组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两组中毒性肾衰竭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少尿期、多尿期的时段间及患者血肌酐和患者的尿渗透压等各项指标的恢复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95.00% 高于常规组患者的68.00%, 对两组患者数据进行计算,数据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少尿期持续的时间、患者多尿期持续的时间、患者血肌酐的恢复时间、患者尿渗透压的恢复时间对比常规组患者的各项数据指标,前者所有数据较后者所有数据时间更短,组间对比后发现存在对比差异 (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治疗方法应用在中毒性急性肾衰竭患者治疗上,患者各项相关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毒性急性肾衰竭 ;还原型谷胱甘肽 ;治疗价值
导致急性肾衰竭的原因很多,其中氯化高汞、四氯化碳和乙二醇能够导致此疾病的发生,有文献表明,急性肾衰竭多是由人体内的细胞代谢功能出现紊乱而造成的[1]。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病后,患者会在较短的时间出现肾功能下降,而且在治疗过程中病死率偏高,难以治愈,现今临床上大多使用综合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此病在治疗过程中分为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为此,本院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确诊后收治的中毒性急性肾衰竭60例患者进行分组试验,对接受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60例患者,均是我院在2019年6 月至2020年6月间确诊为中毒性急性肾衰竭的患者,中毒因素为(鱼胆、毒蘑菇、中草药中毒及其它),在患者及家属知情的情况下将其分为两组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为3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鱼胆中毒8例、毒蘑菇中毒10例、中草药中毒5例、其它为7例;实验组患者鱼胆中毒10例、毒蘑菇中毒9例、中草药中毒6例、其它为5例。年龄段分布在18--75之间。P>0.05,表明此研究可比。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对其进行日常的常规治疗,使用降压及活性血管性药物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流食管理,防止患者出现脱水[2]。实验组患者在其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加以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采取静脉点滴注射治疗,每天进行一次。患者均进行治疗4周,在患者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各项指标,以便随时做出应急处理[3]。
1.3观察指标
两组急性肾衰竭患者在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少尿期、多尿期持续时间以及血肌酐、尿渗透压恢复时间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的这些数据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0.0计算,本文涉及到的计量资料均以数 (x±s) 表示,患者治疗前后组间数据变化,行t检验,P<0.05.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少尿期、多尿期持续时间以及血肌酐、尿渗透压恢复时间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的这些数据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详见表一
.png)
3讨论
中毒性肾衰竭是肾衰竭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其表现为发病快,难控制,难治愈,死亡率高等特点,通常又对该种疾病称为急性中毒性肾小管坏死性肾病。在临床上普遍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本研究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治疗后,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均要比常规组患者的各项指标高出很多,对两组患者少尿期、多尿期持续时间以及血肌酐、尿渗透压恢复时间进行比对研究,数据出现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故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伏醒.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毒性急性肾衰竭的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14(17)
[2] 孙晶,靳立钊,陈双彦,刘西朋,肖立庆,崔彦峰.护肝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毒性急性肾衰竭116例分析[J].人人健康. 2019,(19)
[3]崔彦峰,靳立钊,陈双彦,刘西朋,孙晶,肖立庆.分析中药自拟方结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毒性急性肾衰竭效果观察[J].人人健康. 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