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发症的防及术后处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3期   作者:高蔓妮 熊薇
[导读] 目的:探究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术后处理措施及临床效果。
        高蔓妮    熊薇
        桂林市人民医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术后处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纳入观察对象50人,均为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收诊患者,入院后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模型将50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前组编为对照组,后组编为观察组,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影响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于护理结束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发生案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6.00%(x2=4.3478,p=0.0370)。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有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安全性,方案值得借鉴。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发症;预防;术后处理措施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随着当前我国老年人口的逐渐增多,其临床发病率也呈现出逐渐增高的趋势[1]。但由于冠心病合并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例如糖尿病,高血压,并且常规的治疗手段如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具有一定风险,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往往无法面面俱到。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将5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围绕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我院接收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观察对象筛取完毕后,利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模型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n=25),一组接受针对性护理(观察组,n=25),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备案,患者全程参与研究无中途退出患者,两组观察对象的年龄、性别等基础性临床数据能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详细如下。
        性别:男性观察组12例,对照组13例,女性观察组14例,对照组11例;
        平均年龄:观察组(64.24±3.58)岁,对照组(64.56±3.37)岁。
1.2方法
        常规护理:按照医嘱要求对患者进行用药监督,按时巡房,指导患者进行康复性训练等;
        针对性护理:①心理护理。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喜好、受教育程度进行大概了解,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沟通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倾听患者对于病情及治疗的疑惑,给予患者耐心地解答;②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冠心病患者相关病理知识、治疗方法、用药规范以及自我调节护理相关事项,印发疾病手册使患者在日常休息时能够翻看,便于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③术前护理。术前按照手术要求指导患者用药,术前4h叮嘱患者禁食,但不禁药,术前完成碘过敏试验,留置静脉通路,对于存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或是血肌酐水平较高的患者,应当于手术前6h进行水化治疗,并维持至术后24h;④术后护理。术后应当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24-48h监测,包括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胸痛症状,注意患者穿刺部位的出血,血肿,肿胀情况;维持静脉径路,持续补液,叮嘱患者适量饮水进食;术后4-6h拔除留置鞘管,注意患者相关并发症并进行对症处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影响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心率(HR)[2]。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借助信息软件SPSS20.00,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明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初始心功能指标水平,其数值差异无统计性(p>0.05);于护理结束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1:

2.2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发生案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1例低血压病例,1例出血病例,1例心肌梗死病例,1例造影反应病例,总发生率16.0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x2=4.3478,p=0.0370)。
3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血管阻塞性心脏疾病,主要因冠状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引起,临床中将冠心病的诱发因素分为可改变与不可改变两类,其中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并发症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属于可改变因素,而遗传、感染、年龄等因素属于不可改变因素[3]。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逐渐增多,临床中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冠心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头晕恶心、胸痛等,有一定概率会造成患者猝死,因此临床中选择科学合理的医护措施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十分必要[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冠心病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通过心理护理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通过生理护理调整患者的身体状况,通过生活护理控制患者各类不良生活习惯,调节患者的血压、控制患者的心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病情的恶化起到抑制作用,配合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治疗,提升疗效,促进患者康复[5]。
        综上,针对性护理有助于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可行性价值高。
参考文献
[1]陈蕾.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4):30,36.  
[2]李秀娟.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护理对策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6):80.  
[3]刘燕.对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预防并发症护理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2):203-204.  
[4]周瑞瑞.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护理措施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4):134,141.
[5]陈蕾.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7):315-3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