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应用动脉栓塞介入手术结合药物治疗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3期   作者:史聪聪
[导读] 目的 有关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采取动脉栓塞介入手术结合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加以讨论。

        史聪聪
        淄博职业学院 医学技术学院 山东 淄博255300   
        【摘要】目的  有关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采取动脉栓塞介入手术结合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加以讨论。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接诊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病人30例纳入成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根据病人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给予其中一组病人药物治疗,共计15例归纳成为对照组,给予剩余一组病人动脉栓塞介入手术结合药物治疗,共计15例归纳成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病人接受动脉栓塞介入手术结合药物治疗之后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对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病人临床中采取动脉栓塞介入手术结合药物方式加以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显著减少病人出血量,存在推广意义。
        【关键词】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动脉栓塞介入手术;药物;治疗效果;应用价值;
        胎儿娩出24小时之内出血量超出500ml,或是产妇进入到医院之后产后红细胞比容降低10%,那么能够诊断属于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属于引发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大部分产妇接受保守治疗之后能够治愈,但是针对较为严重病情的产妇,例如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建议开展手术治疗[1]。医院治疗产后出血的主要方法包含凝血因子、子宫动脉介入以及B-lynch缝合术,能够显著提升产后出血疾病的救治水平。本文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接诊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病人30例纳入成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有关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采取手术结合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加以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接诊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病人30例纳入成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根据病人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给予其中一组病人药物治疗,共计15例归纳成为对照组,给予剩余一组病人动脉栓塞介入手术结合药物治疗,共计15例归纳成为研究组;对照组病人年龄在22岁至40岁,平均30.6±5.8岁,8例属于初产妇,7例属于经产妇;研究组病人年龄在21岁至41岁,平均30.8±5.9岁,10例属于初产妇,5例属于经产妇。
1.2方法
两组病人全部开展药物治疗,当胎儿娩出之后在病人子宫肌壁注射缩宫素,并且为其提供静脉滴注林格氏液与缩宫素混合物。
研究组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动脉栓塞介入手术治疗:选择Seldinger技术穿刺置管病人右股动脉,沿导丝插入导管到病人腹主动脉下段分叉,按照每秒钟6ml的速度为病人注射非离子造影剂,注射剂量12ml,观察髂内动脉以及子宫动脉走向,了解出血部位之后超选择导管到病人出血侧髂内动脉,选择浸泡庆大霉素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出血动脉,完成之后进行影像学检查了解栓塞效果,上述操作完毕之后加压包扎穿刺位置,病人右下肢制动24小时,给予病人抗生素治疗[2]。
1.3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病人的出血量情况,所获数值开展统计学分析。
1.4统计学计算
本组对比研究所获各项数据通过SPSS22.0统计学软件开展计算,对于符合正态分布同时方差齐的计量数据通过均数标准差方式进行表达,两组之间的对比通过独立样本t开展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百分数进行表达,两组之间的对比通过X2开展检验,统计计算得出P值作为判断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参考数据。
2结果
研究组病人接受手术结合药物治疗之后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在中国产后出血的临床出现几率大概在8%左右,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分娩过程中宫缩乏力,当胎盘娩出之后,产妇的子宫肌纤维强力收缩引发子宫突然缩小,子宫肌血窦关闭,使出血量下降,胎盘附着位置边缘子宫内膜慢慢向内生长,同时获得逐渐恢复,上述过程能够贯穿到产妇的整个产褥期,如果子宫肌收缩能力下降,子宫内膜会产生继发炎性反应,影响到胎盘附着位置修复效果,倘若在此部位的血栓脱落到血窦,能够引发大量出血,导致宫缩乏力出现的原因包含子宫畸形、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前置胎盘以及巨大胎儿等[3]。临床中以往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选择缩宫素,但是有研究资料中认为,缩宫素具有强烈收缩子宫作用,通常作用在产妇子宫底部和体部肌层,作用到子宫下段的薄弱,同时大剂量缩宫素注射能够导致产妇高血压和脉率升高。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由文献资料显示通过动脉栓塞能够成功治疗产后出血,此种治疗方法利用股动脉进行穿刺,放置介入导管到产妇髂内动脉以及子宫动脉,对于子宫供血动脉进行选择性栓塞,选取能够溶解的物质作为栓塞剂,比较多见的为明胶海绵颗粒,一般能够在栓塞之后2周至3周吸收,帮助病人血管复通,如果病人为休克状态,需要做好抗休克处置,当一般情况获得改善之后开展栓塞术治疗[4]。根据本文对比研究资料可见,研究组病人接受动脉栓塞介入手术结合药物治疗之后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总而言之,选择动脉栓塞介入手术结合药物方法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能够有效减少出血量,具有推行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惠,孙莲莲,赖旦婷.米索前列醇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09):133-135.
[2]张帅,郭魏魏.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作用机制分析[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1,18(01):47-50.
[3]王秋娟,王静.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B-Lynch缝合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子宫复旧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08):139-141.
[4]刘慧娟,周娟,王含笑.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0,44(12):1996-19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