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3期   作者:1曾振锐2 通讯作者:陈敏华
[导读] 目的:分析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用的临床效果。
        1曾振锐2 通讯作者:陈敏华  
        北京市丰台区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00070 2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内科 100010  
        【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1日至2020年6月1日期间在我社区就诊的1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患者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指导干预,观察组给予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经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以及空腹血糖值对比,为观察组较低(P<0.05);健康教育、血糖监测、规律服药、适量运动、均衡饮食评分对比,为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用价值较高,患者的血糖水平得以有效调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血糖水平;临床效果
糖尿病属于老年群体的高发疾病,致病因素较为复杂,属于代谢性疾病的一种。疾病多起病隐匿,患病初期不易被发现,且多会与其他疾病合并发生[1]。由于该疾病尚无彻底治愈方案,故在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管理尤为重要[2]。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属于将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通过契约建立联系,使社区居民得以全生命周期、连续性的健康照护,使其能够接受完整的健康管理[3-4]。本文旨在探究将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用于老年该疾病患者中的干预效果,特选取2019年6月1日至2020年6月1日期间在我社区就诊的160例该疾病患者干预情况进行分析,并做此报告。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1日至2020年6月1日期间在我社区就诊的1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患者80例。社区中心伦理委员会以及患者均对本研究涉及内容知情同意。其中,对照组中女性患者38例,男性患者42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为(70.43±1.43)岁。病程1~12年,平均(6.87±0.43)年。文化程度:专科以上10人,高中以上32人,初中及以下38人;观察组中女性患者39例,男性患者41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为(70.55±1.55)岁。病程1~13年,平均(6.90±0.45)年。文化程度:专科以上11人,高中以上33人,初中及以下36人。组间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该疾病的诊断标准;②在本社区居住超过十年;③年龄在60岁以上。
        排除标准:①生活无法自理者;②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③无法积极配合治疗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指导干预,即患者就诊时,接诊医生对其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包括如何进行饮食控制,遵医用药的必要性以及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并每年在社区开展一到两次的健康教育讲座,叮嘱患者参加。
观察组给予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干预,具体签约内容为:(1)提供一次全面健康体检、10g尼龙丝试验[目前社区站开展不了,可改为10g尼龙丝试验]、一次心电图检查以及四次血糖检测,上述检测均为免费提供。根据测定结果为患者建立健康管理档案,以便于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2)每周进行两次门诊义诊开展,由内分泌科专家、全科医师、药师以及全科护士共同参与。门诊内容包括疾病的诊治,对患者用药的规范化指导,对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控干预。对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估,结合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以及运动方案,并对其进行档案管理。其中饮食干预为,结合患者的体质情况以及饮食喜好为其制定食谱,应对患者的体重进行严格把控,降低动物脂肪以及糖的摄入量,确保营养均衡。运动干预为,以FITT原则为基础制定运动方案。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对患者制定不同强度的运动计划制定。其中可每周进行三到五次的中强度运动,每次半小时左右。再配合太极拳、散步、慢步等有氧运动的低强度运动。运动强度应交叉更替,以微微出汗为最佳运动强度。运动心率应控制在最大心率的百分之六十五左右,最大心率是通过运动时脉率与年龄的差进行计算的。运动时间最好为两餐之间,不可过饱或过饥的状态下运动。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签约家庭医生可将其向内分泌科专家进行转诊,使其接受下一阶段的治疗以及健康管理方案制定;(3)通过信息平台对档案进行跟踪管理:通过家医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及手机智慧家医App[家医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及手机智慧家医App]将疾病相关健康宣教知识对患者定期发放,并建立微信群组,使患者能够在线与医师进行实时沟通以及病情咨询。医师也可对患者近期血糖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做好记录。
1.3疗效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水平变化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行为,包括健康教育、血糖监测、规律服药、适量运动、均衡饮食五大内容,每项包括十小项内容,满分十分,分值与自我健康管理行为优良度成正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n)表示计数资料结果,x2检验;(x±s)表示计量资料结果,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以及空腹血糖值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以及空腹血糖值对比,为观察组较低(P<0.05);详细情况见表1。

2.2 自我健康管理行为能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血糖监测、规律服药、适量运动、均衡饮食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健康教育、血糖监测、规律服药、适量运动、均衡饮食评分对比,为观察组较高(P<0.05);详细情况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是对老年人健康造成威胁的常见疾病之一,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分为1型糖尿病以及2型糖尿病两种[5]。其中,有95%的患者属于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老年人机体本身各项机能均处于衰退状态,进而对胰岛素的反应能力也会有所减弱,部分患者也会存在胰岛素分泌量减少的情况[6-7]。而葡萄糖在进入细胞代谢的过程中,胰岛素的协助至关重要,受上两种因素影响,导致葡萄糖无法顺利进入细胞完成代谢,进而导致机体血糖水平增高。该疾病患者多伴有肥胖症状,这与饮食是导致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关[8-9]。在日常生活中,患者的体质量维持以及健康饮食均会对血糖水平的调控情况造成影响。
经费李静学者的相关研究表明[10],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社区中对该疾病患者进行开展实施,能够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以有效调控。结合本研究结果,经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以及空腹血糖值对比,为观察组较低(P<0.05);健康教育、血糖监测、规律服药、适量运动、均衡饮食评分对比,为观察组较高(P<0.05)。可见,本研究结果与其他学者观点,证实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有效性。究其原因,该管理模式使通过签约医生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的形式开展,使患者能够接受高效、持续、全面、科学的健康管理服务,使社区医师力量得以充分发挥,使基础疾病能够在基层医院受到更好的干预。该模式的顺利开展,需要医患双方的绝对信任,患者的积极配合,医生的密切监控,使管控措施更为个体、连续[11-12]。使血糖波动情况得以显著降低,有助于血糖被控制的稳定性,同时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黎月银,汪顺澄,林培森,等.社区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模式下护理干预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3):69-71
[2] 李静.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模式下护理干预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健康大视野,2019,(21):127.
[3] 杨俊娜,赵亚男.社区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糖尿病杂志,2020,16(4):97-98.
[4] 柴西英,司金春,李涛,等.社区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模式下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1):1308-1312.
[5] 刘元卿.社区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模式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5):126-127.
[6] 魏学娟,吴浩,于海洋,等.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在社区糖尿病综合管理中的作用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7).3349-3352.
[7] 陶齐渊,张晓鹏,乌昕薇,等.家庭医生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评价[J].广东医学,2017,38(14).2209-2211.
[8] 田义娟.家庭医生签约个体化管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0,18(2):106-108.
[9] 磨燕,阙铁生,黄惠森,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J].广西医学,2020, 42(16):2171-2173.
[10] 李静.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模式下护理干预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健康大视野,2019,(21):127.
[11] 孙爱民,尹丹,冯鹏.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1, 19(1):125-127.
[12]  张华,方燕桃,纪敏.社区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9, 14(24):160-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