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血透导管感染临床特征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3期   作者:房蕙
[导读] 目的:尿毒症患者血透导管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导管感染防治对策,提高医疗质量。
        房蕙
        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安徽 安庆 246000
        摘要:目的:尿毒症患者血透导管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导管感染防治对策,提高医疗质量。方法:选取在我院维持血透并发生导管感染的尿毒症患者共40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和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防治对策。结果:对尿毒症血透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论:大部分导管感染经及时积极治疗可好转,若无效应尽早拔管或换管,以避免因导管感染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
        关键词:尿毒症;血液透析;导管感染
        尿毒症患者无法利用正常肾功能产生尿液,临床上,多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其中常用的血管通路主要有中心静脉导管、自体动静脉内瘘以及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等,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并发感染,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目前,尿毒症血透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维持血透并发生导管感染的尿毒症患者共40例,统计患者一般情况和临床资料,分析导管感染的影响因素。纳入标准:(1)诊断明确的尿毒症患者并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治疗;(2)透析时间1个月以上;(3)透析通路为中心静脉导管,包括不带涤纶套的颈内静脉导管、股静脉导管和带涤纶套的颈内静脉导管;(4)临床资料完整。
        1.2导管感染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进行导管感染的诊断,可见于以下类型:(1)导管出口感染:距离导管出口2 cm以内的感染定义为导管出口感染。(2)导管隧道感染:导管皮下隧道内距离出口2 cm以上的感染定义为导管隧道感染。(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由于导管腔内或血管内部分感染播散至血液内造成的菌血症或败血症。
        1.3导管感染的处理
        (1)股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大于1周或临时颈内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大于4周,导管感染诊断明确后留取导管及外周血培养,给予原位换管或换部位重新置管,并给予抗生素治疗至少2周。(2)带涤纶套的颈内静脉导管,分别留取导管及外周血培养,若隧道口有分泌物进行隧道口分泌物涂片及培养。若考虑复杂性感染,包括隧道感染、脓毒血症、心内膜炎等应立即拔管后再静脉抗生素使用至正规疗程;若考虑非复杂性感染,全身性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封管10~14 d;金黄色葡萄糖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给予抗感染治疗72 h后无效拔管;念珠菌属予拔出导管后给予正规抗真菌治疗。
        1.4统计分析
        2.采用SPSS24.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尿毒症血透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感染组病原菌分布,血培养阳性的15例,阳性率为37.5%,共分离出病原菌43株,详情见表1。

        2.2导管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多因素,见表2

        讨论
        血液透析是当前治疗尿毒症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种血液净化治疗技术,具备超强的吸附能力,主要运用体外循环装置设备,依靠弥散、对流等不同的方式,让电解溶液和血液于体外完成物质交换,以此将患者血液当中的毒素与代谢废物清除,之后再把净化完成的血液输回到患者的体内,让患者体内的酸碱与水电解质恢复平衡,并且代谢掉患者体内多余的水分,最后达到净化毒性血液的目的,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维生素代谢性紊乱、水钠潴留等尿毒症引发的病理与生理现象,使患者的各项血液指标均保持平稳。
        针对导管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我们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前进行手卫生,插管过程中最大程度的采取无菌屏障;(2)避免透析导管于非血液净化用途,例如采血、输液等;(3)当没有使用导管适应证时,应及时拔除导管,严格限制导管留置时间;(4)置管前及带管透析过程中均应加强患者的无菌及手卫生意识;(5)当出现隧道口分泌物或红肿时及时就诊,避免发展成隧道或血流感染;(6)农村患者来院透析路上应减少转乘公共交通,减少导管在人群暴露机会;(7)做好未透析CKD患者慢病管理工作,做好健康教育,提前建立动静脉内瘘,减少或避免插管;(8)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达标,贫血及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加强营养,使HGB及ALB达标,充分透析,增强自身抵抗力,预防感染。
        参考文献
        [1]张雪,孔德惠,赵国林,黄蕊,韦沙,施晨.尿毒症并发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免疫指标与PCT和CRP的诊断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11(11):1699-1703.
        [2]刘玉.尿毒症患者临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江西医药,2020,55(05):597-599.
        [3]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分会血管通路工作组.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J〕.中国血液净化,2019,18(6):365-3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