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摘要:汽车检测企业通过各类检测设备对汽车综合性能进行评价,设备的长周期、标准化运行是企业运行的基础,通过开展设备完整性管理,对设备进行系统的、动态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确保设备设施安全精准运行,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而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管理也是近几年发展的重中之重,文章也对目前设备管理平台的发展提出一些问题和相关建议,旨在助力设备管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汽车检测;设备管理;完整性;信息化
汽车检测企业是检测技术与设备设施并重的企业,设备设施的长周期、精准化运行是保障企业检测水平的重要基础。对设备设施进行系统的、动态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通过优化管理和信息化提升,保证设备设施的可靠运行。通过开展完整性设备管理,对于提升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一、完整性管理背景
设备的完整性管理就是日常工作中通过规范设备管理方式方法、采取技术改进措施等有效的管理办法和一系列控制手段加强基础设备管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生产提供先进可靠的设备保障。
目前一些企业虽然出台了一系列设备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文件,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人员管理方面,主要由各企业设备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检测人员未能参与到设备的管理中来,对设备只使用,不了解也不管理。设备管理还停留在登记设备台账,故障进行维修等简单的方式,未能采取信息化方式采集信息统筹管理,未能进行设备巡检,不能基于风险管理进行维修和保养。因此需要从管理、检查、维护保养全流程进行管理,需要从人员、信息化和风险上完善管理方法。
.png)
二、设备完整性管理探索
1.设备全员管理
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即全员生产维护,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保养和维修管理体系。
TPM的设备管理方法注重全员参与性,从领导到一线操作人员都要参与设备的全过程管理,通过团队合作提高管理效率。其中,领导人员负责规范文件的制定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测人员作为设备的最终使用者,需要遵守使用规范,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设备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的盘点、检查记录的统计和组织定期保养、组织维修等工作。
1.1制定规范性文件
将设备管理作为体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一套规范的、合理的和权威的制度体系,并通过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文件,明确设备管理的权限和规范操作要求,让管理人员和检测人员为达到同一目标,共同行动,做到各阶段、各部门的无缝衔接。
.png)
1.2规范点检工作制
点检制即按照一定的标准、一定周期、对设备规定的部位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及时加以修理调整,使设备保持其规定功能的设备管理方法。点检制是落实TPM的有效手段。
检测人员是汽车检测设备设施的实际使用人,是设备点检的第一环节。检测人员要每日进行设备使用前的检查,并对检查情况进行记录和问题的上报。设备管理员进行日常巡检,在一定周期内对本部门所使用的设备进行巡检,如发现问题进行上报。此外,组成设备管理小组进行定时巡检,按照设备重要程度、使用频次、维修负责程度等因素分别确定检查周期,按照每个设备确定的巡检时间,组织设备小组进行统一巡检。点检是一种预防性检查工作,通过有效的巡检能够降低设备设施隐患所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1.3与6S规范化管理结合
6S,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责任到人,在设备管理中也要做到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
设备管理中的6S管理运用即对现场及设备的整理,对现场的设备根据操作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摆放,保证在最简洁的操作流程下完成工作。对重要设备产生的灰尘、油污等及时进行清理、清洁,保持最佳状态,消除安全隐患。
2、设备信息化管理
汽车检测企业设备众多,在厂区分散较广,目前检测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大部分不能进行网络关联和信息采集。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成熟,设备层协议的标准化,5G网络的广发应用,为困扰测试行业的数据安全、数据监控和远程试验协同作业的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设备信息化管理就是利用信息网络将设备数据进行采集和关联,从而对设备管理,设备核查以及检测数据提供依据。
.png)
2.1设备数据的采集
设备基础数据的采集是设备完整性管理的基础。在设备投用初期,要将设备的性能、基础参数、操作方法、维护方案等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同时将设备鉴定证书、设备合格证、设备说明书等也纳入基础资料库,方便日后的使用和维修。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建立规范化、电子化的设备检查台账、设备维护记录、校检记录,运行环境和参数记录等,由使用人员定期进行记录。详尽的设备基础信息为日后设备的维修、精确度的管理提供依据。
2.2设备动态查询管理
传统的台账式设备登记方式虽然能够记录设备的基础信息,但是在使用和查阅时都非常不方便,对于设备的盘点、巡检、维修和保养都不能提供直观的数据支持。
首先根据设备编号生成二维码,并逐一张贴,员工可通过手持设备,也可通过手机扫描进入管理平台对设备信息进行查询,实现设备实时的动态管理。通过设备管理平台,更换设备操作人员后也能清晰了解设备现状和记录,方便操作。
2.3设备管理系统的发展应用
设备管理不仅是对设备本身的管理,还需要对其产生的数据进行管理追溯。根据检测企业使用的信息系统要求,将设备管理系统与将与目前OA及LIMS系统进行数据关联。
一方面可以通过将设备管理相关的功能与日常检测和行政办公平台结合,保证多平台之间的数据及时准确的传递,也减少了多平台切带来的重复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未来可以通过工业物联网相关技术手段,将所有设备联网,可进行设备检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以及不同试验设备监测数据的分析,如同AVL的PUMA系统,通过各类传感器,将检测所需的所有设备,传感器统一关联,静态试验中,检测人员通过主控系统就可以获取所需样品参数,并对其进行处理分析。
2.4 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1)设备管理系统需要管理规则灵活,数据可追溯,能进行数据分析的综合系统,目前大部分企业的管理系统还只停留在传统的台账管理,缺乏灵活性和可追溯性。
(2)检测设备的制造厂商众多,涉及大小,系统,工作模式多且繁杂,很多设备的系统独立封闭,不对外提供接口,只能过传感器,摄像头进行二次采集,可能会与原始测量结果有偏差。
(3)传感器与摄像头相关系统服务器的开放和对接。数据流与视频流是否符合网络标准协和安全协议。
(4)设备控制端与软件服务端的多端协议标准定制以及相关系统之间的接口开发等技术问题。
三、设备风险管理
基于风险的设备管理是设备完整性管理的关键所在,完整性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降低设备风险,保证设备的长周期有效运行,为企业创造价值。在风险管理上,要通过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点、设备状态及使用周期进行预防性维修和定期维修,使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3.1设备分级分类管理
分级管理即按照类似设备、相同属性划归为一类管理的方法。对于静设备,定期进行盘点和计量检测为主。对于动态设备,则需要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和检修。
3.2校检和维修策略
采取基于风险的预防性维修策略,根据设备重要性、使用年限、风险点设定风险分值,分级风险分值从高至低划分维修周期和校检策略,确保设备性能保持良好状态。
四、结语
通过完整性的管理思想,从汽车检测企业的实际应用出发,结合国内外设备管理良好经验和做法,打造符合汽车检测企业自身特点的设备完整性管理模式。基于这种管理模式,保证设备设施安全、稳定、长效的运行,实现设备管理创新降本,为企业实现效率和效益的提升贡献设备设施管理的价值。
而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当前各大检测企业发展的重点方向,通过建立完整的设备管理系统、以设备管理标准为内核,灵活的管理策略为内容,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应用于一体,保证了数据的高度集成和数据共享,改变了传统人工书面的数据传递方式,缩短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时间,降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成本,提高了检测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义.机械完整性管理过程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 劳动保护,2013 (3)
[2] 石帅,胡军,夏向阳. 石油化工企业设备完整性管理.化工管理,2021, (3)
[3] 马佳,管堂宏. TPM管理模式在助力企业降低设备检维修费用中的实践.中国设备工程,2021, (2)
[4] 张飞舟 . 物联网应用与解决方案 [M]. 北京 : 电子工业出版 社 , 2019
[5] 潘小龙. 汽车检测设备物联网集成及综合应用研究,2021, (4)
作者: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侯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