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象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80
摘要:现代建筑的设计不仅注重其功能、实用价值,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酒店的设计也不例外。我国的古典建筑风格和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较强的美学意义和实用价值,在新中式酒店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新中式风格又称新古典风格,是现代建筑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碰撞的结晶。本文就以赣州蓉江项目酒店为例,初步探讨如何以“新中式”风格设计文化生态型酒店,围绕赣南文化特色进行设计定位,将园林空间、书院空间和水街空间三个中国特有的空间原型融合起来,体现和谐统一的设计理念,以和谐、文化、自然为基础,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地方文化和时代特色的精品酒店。
关键词:新中式;酒店;空间营造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定位
该地块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公园西北角靠近赣南大道,东至仓背岭路。该项目地理位置好,自然景观良好,交通便利。
2.基地现状
该基地的土地现在是空地,不需要拆迁。整个地形接近矩形,有一定的坡度。占地面积:42065㎡。通向基地的主要道路是赣南大道,仓背岭路在其东侧,道路等级较低,对建筑影响不大;周边紧邻仓背岭公园和规划中的体育公园。
3.项目周边情况
该项目周边有大量的可用资源,可开发的空地面积较大,景观资源丰富,形成了该项目独特的地块和景观资源状况。
4.设计定位
该项目定位于打造赣州最具活力的书院酒店、企业独栋书院、平层书院,将自然景观延伸到书院酒店和办公区,为书院提供一个自然、和谐、书院气质浓厚的酒店办公空间。
二、新中式酒店的传统空间营造理念
(一)“天人合一”的理念
赣州蓉江项目酒店在传统空间营造过程中,以自然美为核心,彰显朴质和谐的自然美学观,在本次设计,室内外空间渗透着“天人合一”的理念[1]。传统文化本身就巧妙的和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因而,在设计中可以在庭院中创造一些开阔、半开阔的空间,将自然阳光、新鲜空气、绿植小品等元素成功地引入封闭空间中,既能节省能源,又能让顾客感受到不同的空间。把天光与室内融为一体,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自然下垂的吊饰倾泻而下,营造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山水重合的造景之法
我国传统儒家文化既主张宁静,又崇尚流动性,在有与无、动与静、虚与实的关系上,老庄学说进行了论述。为了开发新中式酒店空间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必须创造交错、共享的空间连接,甚至包括创造动静结合、虚实多变的空间形态。在本项目中,水是酒店设计的基本元素。基地周边环境水秀绿意盎然,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在设计中对水的融合进行了很好的诠释,水的妙处在于能在酒店中形成广阔的空间,给人一种宁静、空灵的感觉。四面都是水,所有的浓密的树木翠竹、亭台都倒映在水面上,为酒店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png)
图2-1赣州蓉江项目酒店院落1
(三)隽永的人文精神
在新中式酒店传统空间营造上,我们注重隽永、优雅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现代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曾主张“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上不张扬,偏爱含蓄的美学,往往能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效果。现代中式空间中更多地承载着一种文化符号的作用[2]。在本项目中,酒店的各个空间都进行了不同的设计,采用了传统古建筑构件和装饰,使空间界面体现了东方文化的内敛气质。庭院中以石雕为装饰、其余部分留白,在虚实相生的空间中,更注重营造艺术氛围。在传统空间营造上,我们巧妙融合地域特色,突出空间文化的力量,并隐含表达人文情怀。
三、酒店传统空间的新中式设计表达
(一)酒店整体规划与平面布置
赣州蓉江项目酒店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人、建筑和自然三者间的关系,从而维持一种科学的平衡。此外,还要科学利用自身景观资源,以赣南特色为基础进行设计,从而使设计富含文化底蕴。从酒店整体规划开始,一直到空间的营造,始终都要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和均衡性,要尊重开发周围的自然环境,使建筑和自然融为一体,升华设计的内涵。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机构,最早出现在唐玄宗时期的丽正书院。在本项目中,我们借鉴了中国传统岳麓书院的布局形式,在南区入口处以三进庭院的形式,从中轴纵向分主次有序延伸,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营造多进院落从而形成纪念性序列空间。同时在第二进院落布置核心空间藏书阁,形成视觉与空间的焦点,形成主轴的仪式感。
.png)
图3-1酒店总体规划图
古人常说“移天缩地”,其实就是利用提炼概括的手法,借助外部景色或者使用植物、门窗、山石等效仿自然,营造室内人工环境或通过借景的手法将室外景色引用到室内当中[3]。在本项目中,江南园林也是我们借鉴的空间之一,将建筑、庭院、景观、水面、小品融合在一起,建筑和廊道围绕景观或主水面灵活布置,营造了开合有致的丰富空间效果,更好的营造中国传统园林精致、优雅、古韵的意境。
.png)
图3-2赣州蓉江项目酒店院落3
(二)意境营造
在酒店中随处可见留白的处理,表达的是中国传统“计白当黑”的哲学思想。我们可以通过留白的手法,运用光的艺术语言来完成对空间的艺术处理传达设计创意,光影透过花窗或栅格照射在白墙面,会产生了另一种灵动的画面感。同时,在本项目酒店设计中的精巧之处便是理水了,我们结合了苏州水景为原型,将“水”元素沁入了酒店精髓之中,更显方寸间“大美无形,大城无影”的风范[4]。通过水景形成自由流动的线性空间,将建筑与自然更好的结合。在藏书阁和酒店客房之间,我们沿着水景设计了一条半开放式神道长廊,使入住者在归家体验上能有神醉心往的感受。从功能上,我们将讲堂和酒店客房通过水景隔开,有效的实现了动静分区,增强了酒店客房的私密性。
.png)
图3-3酒店水景效果图
(三)建筑材质
新中式酒店不同建筑材质营造的空间氛围也各不相同,不同材质的颜色和质感会形成特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影响人的情绪,影响空间的整体效果。酒店外形大体以米白色石材和深色瓦组成,以米白色为主基调,细节上再加上精致的木制构件、铝板构件、古典元素做点缀,整体呈现出干净、优雅、统一的感觉。对于半开放连廊空间来说,次要通行廊道大多需要和主体建筑材质保持一致,弱化阴角处的存在感;对于主要通行廊道,比如:水景边的神道空间,采用不同深色花纹的石材,更能体现空间的庄重和神圣感。
.png)
图3-4水池边的神道空间
(四)斗拱的应用
斗拱在《营造法原》中也有记述,是中国古建筑非常独特的表达形式,其功能是承受屋檐重量,均匀传递于柱子梁枋。斗拱的运用在传统居住建筑中也比较少见,偶尔也有运用,但做了一定的简化。本酒店设计中也应用了斗拱,在酒店外形的打造上,试图用比较现代的设计手法转译传统的斗拱建筑构架,使建筑空间更加现代简洁,同时延续传统的空间韵味。
结语:
创新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文明的进步离不开源源不断的创新。新中式建筑是传统文化发展到今天所作出的更新和诠释。新中式建筑的发展还需要设计者深入研究设计的表现形式,对中国古典元素的运用进行深度挖掘,加以提炼,简化,结合现代的设计手法营造独居特色的空间形态。通过对新中式酒店传统空间营造的研究,为适应现代社会多元需求,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寻求古为今用、新为今用的平衡支点。
参考文献:
[1]郑宇明.新中式风格在现代酒店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经济,2021,42(04):137-138.
[2]李炫颐.酒店空间中现代中式风格的环境营造研究[J].文化产业,2020,(26):23-26.
[3]刘婷婷.人文关怀在现代酒店空间设计的运用探讨[J].居舍,2020,(29):85-86.
[4]李炫颐.酒店空间中现代中式风格的环境营造研究[J].文化产业,2020,(26):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