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3期   作者:宋彩虹
[导读]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

        宋彩虹
        大庆市第五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711
        【摘要】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2021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奇偶数的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单一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各3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生活能力。结果: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包括日常生活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临床上可进行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的联合治疗,未来具有推广研究价值。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脑梗死;日常生活能力;血流变学指标
        脑梗死是一种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多发的脑血管疾病,随着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脑梗死患者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状态。临床上脑梗死的发病原因是由于人体脑部缺氧所造成,出现颅内压升高及脑水肿等,患者常表现出脸部、上下肢的麻木和刺痛,身体出现无力或者活动受限的症状,一旦发生脑梗死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救治,超过黄金时间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极大威胁 [1]。临床中常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方式治疗脑梗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常用的治疗药物,但是使用单一药物治疗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部分脑梗死患者并对其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方式,效果较好。资料、方法、结论等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0年1月~2021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纳入:符合我院对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在我院接受治疗;不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精神类疾病、造血和免疫系统疾病以及恶性肿瘤;根据随机分号原则分单一对照组(单一阿司匹林治疗)和组合观察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各34例,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51~77岁,平均(61.23±6.14)岁;观察组男21例,女13人,年龄59~78岁,平均(62.12±6.2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脑细胞保护、神经保护以及脱水等操作。对照组临床上采用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每天1次,每次100mg。观察组采取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方式,患者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每天1次,每次75mg。治疗30天(3个疗程)[2]。同时临床上所有患者接受规范化护理,主要包括心理康复、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通过正确的护理方式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自我护理质量,降低由于患者个人因素对本次实验研究过程的影响。
        1.3观察指标 (1)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的日常行为(进食、如厕、步行、做家务、购物等)能力情况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能力较强;(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流变学指标情况,选取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浆比粘度此三项指标,指标水平越低表明患者脑梗死治疗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统计使用SPSS22.0版本,组间比较形式采用“均值±标准差”的,经t检验后计算P值;组间比较形式采用使用百分率(%)的,经X2检验。若P值大于0.05,表明两组检验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若P值小于0.05,表明两组检验数据之间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无统计学意义(t=1.1185,P=0.2674);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t=13.6656,P=0.0000)。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变学指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变学指标(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浆比粘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结论
        脑梗死、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是易致人死亡的三大疾病,我国有超过800万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肢体损伤[3]。严重的可导致患者的死亡,其具有发病急速、易反复等特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具有积极地作用。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常见的治疗脑梗死药物[4]。其中阿司匹林具有较低的蛋白结合率,能够对血小板中酶的合成产生抑制作用,从而降低血小板的聚集程度,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但是单一使用阿司匹林时会对体内受损的血小板的抑制程度下降,预后效果较差。本次研究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氯吡格雷是临床中常用来治疗和预防因血小板过度聚集引起的心、脑及其他动脉循环障碍疾病的药物,其作为一种血小板凝固抑制剂,能够特异性的对腺苷二磷酸和血小板受体的结合产生抑制作用,有效作用于血小板,阻止血小板糖蛋白发生活化反应,能够避免引起血栓,治疗安全性较高;同时氯吡格雷还能够改善患者血管环境,对患者缺氧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二者联合用药确实能够达到较高疗效。
        综上,就目前来看,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能够有效提升脑梗死治疗效果,但同时需要结合规范化护理方式以降低由于患者个人因素及个人管理能力所产生的影响,未来该药物联合治疗方法可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韩悦.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03):423-425.
[2]肖瑞,董万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07):37-39.
[3]杨洋.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03):113-115.
[4]刘保茹,周江朝.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02):245-2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