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者用药特点的药学服务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3期   作者:卢中华
[导读] 目的:剖析慢性病人的使药特征,并探究其药学服务方式。
        卢中华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金城镇卫生院  江苏省常州市  213200
        摘要:目的:剖析慢性病人的使药特征,并探究其药学服务方式。方法:选取本院慢性病患者100例进行分析,将我院未实施临床发药制度,采用常规发药时收治的50例慢性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我院实施临床发药制度后开展药学服务干预收治的50例慢性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问卷调查表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了解分析,总结慢性病患者的用药特点,对两组病人的不科学使药情况展开比较,对比两组病人的医治食欲性。结果:造成病人产生使药不合理的原因与病人本身的经济条件、参加用药知识讲座情况、学历水平、联合使药情况等紧密关联;观测组的使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通过对病人的不科学使药状况及使药状况及使药特征展开剖析,制定专业的临床药学服务方式。结论:通过在临床药学服务方式中完备临床发药制度,可高效地增强病人的安全合理使药,增加患者的信任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病患者;用药特点;药学服务模式
        引言:慢性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所涉及的种类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了糖尿病、高血压及其脑卒中等,并且以中老年为高发群体,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干扰。目前该类疾病的治疗主要以自行遵医用药为主,无需住院。假如患者存在不遵医用药行为或者是用药常识匮乏等,就会对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分析患者的用药特点,并将有效地药学服务模式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1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慢性病患者进行分析,按照药学服务模式的差异,将未实施临床发药制度,采用常规用药指导时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实施临床发药制度后开展用药服务干预收治的50例慢性病人当作观测组。其中观测组病人中,女性23名,男性27名,年纪42~83岁,平均(68.79±10.58)岁,其中呼吸系统慢性病患者有6例、心脑血管慢性病为7例、高血压病人为29名、糖尿病病人为8名;对比组病人中,女性24名,男性26名,年龄43~85岁,平均(68.83±10.61)岁,其中呼吸系统慢性病患者有7例、心脑血管慢性病为6例、高血压患者为30例、糖尿病患者为7例。患者纳入标准为:①未患有精神类疾病,言语意识清晰;②本次纳入研究对象的所有患者均为慢性病患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为:①在哺乳期等特殊时期的患者;②肾脏、肝脏等重要脏器病变严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1]。
        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指导,包括为患者介绍药品的使用方式、药品名称、使用剂量等信息。观察组患者则在临床发药制度下为患者进行药学服务,具体方式如下:①对慢性疾病的用药建立专门的管理档案。包括患者的病史及具体的用药起始时间、用药反应、用法用量等,分析患者的联合用药情况,也能更方便地掌握个体化用药情况,以便电话随访或定期上门为病人展开对应的用药指导,调整病人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②为病人提供使药咨询服务。病人在拿药时,详细交待用药时间、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以及药物的贮存等相关内容。③安全用药宣教。临床发药中,随时对患者开展用药的安全性教育,尤其是医院中的特殊群体(如老年人、孕妇等)及特殊管理药品、用药后不良反应较多的药品和药品的特殊剂型等,都进行特殊指导、重点交代[2]。
        3结果
        3.1患者用药情况
        在调查的100例患者中,能对其自身所用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相关适应证十分了解,准确回答的患者有34例(34.00%),通过对患者的随访了解到,这些对自身药物十分了解的患者,掌握药品知识的主要方式为阅读药品说明书、网络查询及医院咨询。在100例患者中,能够完全按照医嘱,准时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有36例(36.00%)。其余部分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常容易出现用药方式、服用剂量和用药时间错误等,在这些患者中,大部分患者都为老年患者。
        3.2依从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依从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3.3相关因素分析
        采用相关因素分析患者的合理用药情况,对可能影响患者合理用药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见表2[3]。
   
        4讨论
        由于慢性病的病程普遍较长,甚至有些疾病属于终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需要患者能够严格对自己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督,并在家自行用药,来实现对疾病病情发展的控制。据选取的病例进行分析探究,发现慢性病患者的用药特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①药物动力学的变化。患者的生理条件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断改变,患者的吸收药物的能力、药物的分布以及代谢情况都会不断变化。尤其是年龄过大的患者,其本身对于药物的清除十分缓慢,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用药进行调整,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②患者自身的内环境以及体征敏感度不同。每个人对药物的敏感性都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过大,可能会对药物的敏感性更高。如患者年龄过大,更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等;镇静药物或抗焦虑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可能导致患者精神发生紊乱现象,容易造成患者摔倒;老年患者应用催眠类药物,可增长患者的睡眠时间。③联合用药。由于大多数慢性疾病患者通常都是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因此大多数需要联合用药,这也是慢性病患者用药的主要特点之一。而联合用药过程中,药品种类多、药品用法、用量不同,老年患者极易将各药物的用法相混淆,通常用药依从性较低。根据患者的这些用药特点,建立临床发药制度,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能促进患者健康水平的提升。通过为患者讲解专业的药物知识,提高患者对合理用药的意识,尤其是对联合用药的指导,使患者了解药物间的禁忌,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②促进患者用药合理性的提升。及时纠正用药时间和服用方法的错误,避免重复用药,能有效减少不合理用药。③促进慢性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提升。通过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出院用药教育和定期电话随访或上门指导,长期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跟踪及指导,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4]。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慢性病患者的用药特点,在药师临床发药制度下为患者开展药学服务,给予患者更加全面的用药指导,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也能促进医药护关系更加密切,不断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梁秋丽,何子邦,冯锦利.慢性病患者用药特点与药学服务模式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07):9-11.
        [2]冯华军.慢性病患者用药特点与临床药学服务[J].北方药学,2016,13(05):139.
        [3]朱慧.慢性病患者用药特点与临床药学服务[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4):117-119.
        [4]孙明霞.慢性病患者用药特点与药学服务策略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4):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