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杰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森多镇中心卫生院 门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813199
【摘要】目的 分析心内科常见病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0例常见心力衰竭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组50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西地兰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VDd及LVEF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内科常见病心力衰竭采取西地兰治疗,效果确切。
【关键词】心内科;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
心力衰竭为心血管内科常见病之一,该病患者人数以老年人为主,最近几年我国心力衰竭患者人数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1-2]。临床治疗心力衰竭时,快速对心力衰竭进行控制、维持患者流动力学的稳定、促使其左心室功能进一步被改善以及降低心房颤发生率是关键[3-4]。为了分析心内科常见病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0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出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选取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0例心力衰竭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49~83岁,平均年龄(62.14±1.43)岁;按疾病类型分:急性心力衰竭2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6例。对照组50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48~82岁,平均年龄(62.08±1.36)岁;按疾病类型分:急性心力衰竭23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1)诊断方法。首先,医务人员应全面掌握患者的病史,分析其有没有心脏病病史、诱发因素等,同时在此基础上对患者是否存在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检查[5-6]。其次,医务人员还需要辅助检查,给予患者心电图检查、电解质测试、肾功能检查以及血糖水平测试。
(2)治疗方法。予以对照组常规治疗:主要包括镇静、利尿、吸氧及强心等治疗,同时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予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西地兰,药物剂量由患者的病情决定。若患者为急性心力衰竭者,则取0.4 mg西地兰加入20 ml 5% GS稀释后,缓慢静注,2 h后可根据患者病情酌情追加0.2~0.4 mg,1次/d,治疗7 d;若患者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者,则取0.2~0.4 mg西地兰加入20 ml 5% GS稀释后,缓慢静注,1 d内药物总用量为0.8~1.2 mg,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及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疗效判断标准如下: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改善2级或者心功能恢复为Ⅰ级,判断为显效;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改善1级,判断为有效;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无变化或者进一步恶化,判断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5.0以及Excel软件进行数据资料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并进行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4%,将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VDd及LVEF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LVDd及LVE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Dd及LVEF较治疗前均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Dd及LVEF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血管常见病中,心力衰竭为发病率极高的一种,该病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7-8]。最近几年,随着我人口老龄化趋势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心力衰竭患者人数也越来越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其逐渐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点关注[9-10]。西地兰为当前临床治疗心力衰竭常用洋地黄类强心药物之一,该药能够加大患者心脏的搏动力度,形成代偿反馈,从而降低心率[11-12]。但是因为该药的治疗剂量十分接近中毒剂量,再加上当前不少临床研究报道指出,西地兰能诱发左心室衰竭与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该药的临床应用范围进行了限制[13-14]。另外,对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给予准确的判断,不仅能帮助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评估,同时还可以协助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法,从而保证临床疗效[15]。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适量的西地兰进行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LVDd及LVEF均优于对照组,该结果充分显示了心内科常见病心力衰竭采取西地兰治疗,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临床对心力衰竭患者作出精准的判断,并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治疗,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促使其早日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 急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研究进展[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2):2152-2154.
[2] 袁龙,郝文君,李占全. 脑利钠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2):979-981.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3):195-208.
[4] 江玉玲,李霞. 乌拉地尔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心衰的疗效观察[J]. 实用全科医学,2006,4(2):172-173.
[5] 张新超. 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若干进展[J]. 中国急救医学,2013,33(3):205-209.
[6] 余海燕,张康信,徐志锋. 乌拉地尔、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速尿合用治疗急性左心衰临床对比观察[J]. 华夏医学,2006,19(1):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