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3期   作者:长喜
[导读] 目的:分析在中风偏瘫患者干预中应用中医康复训练所取得的临床价值。

        长喜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兴安盟人民医院康复科  137400
        摘要:目的:分析在中风偏瘫患者干预中应用中医康复训练所取得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中选取100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模式进行干预,研究组采用中医康复训练模式进行干预,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干预,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经干预,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针对数据差异,P<0.05,证明存在统计意义。结论:在中风偏瘫患者护理工作中,通过中医康复训练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患者健康的合理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风偏瘫;护理模式;中医康复训练;神经功能        
        研究人员指出,在日常生活中,饮食不节、情绪波动、过于劳累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该病。在临床过程中,由于受到该病影响,患者多数伴有口眼歪斜、神经功能受损、语言能力受限以及肢体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从而不利于其身体健康的合理保障。基于此,为了进一步实现患者健康的合理保障,近年来,大批医疗人员针对患者治疗方法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与探索,从而有效推动了中风患者治疗模式的合理发展[1]。在这一问题上,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大批医疗人员针对中医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从有效推动了中医康复训练在中风偏瘫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合理应用。本文针对在中风偏瘫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康复训练所取得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相关内容整理汇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中选取100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7~75岁,平均(60.14±2.24)岁;研究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2~74岁,平均(60.55±2.38)岁,相关研究内容已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审批。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价值(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模式进行干预,主要内容包括:①卧床训练:在卧床期间,医疗人员应积极引导患者进行肢体摆放,从而避免对患肢造成压迫。与此同时,应对其肢体进行被动训练,从而避免患者出现肌肉萎缩的问题。②离床训练:当患者可以临床后,医疗人员应引导患者积极做好行走能力训练,在此期间,医疗人员能陪伴在患者左右,从而避免患者出现跌倒问题。在训练强度方面,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训练,以便为患者身体机能的合理恢复提供助力。
1.2.2 研究组  采用中医康复训练模式进行干预,主要内容包括:①针灸干预:医疗人员应使用针灸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其中,对于上肢活动受限的患者,应选取合谷、外关以及手三里等穴位进行针灸。对于下肢活动受限的患者,应选取腰阳关、阳陵穴、环跳以及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灸。②按摩干预:医疗人员采用中医手法对患者头、颈、背、腰等部位进行按摩,从而有效促进患者血液循环,以便为患者健康的合理恢复提供助力。③中医情志干预:医疗人员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积极做好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帮助患者有效实现对于不良心理状态的合理改善,以便为患者情绪的控制提供帮助。
1.3 观察标准
        本次研究将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作为观察指标。其中,神经功能采用NIHSS量表评估,患者得分越低表示其神经功能受损情况越轻;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患者得分越高表示西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选取统计软件SPSS20.0计算数据,使用(x±s)代表计量资料,行t检验,使用%代表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针对数据差异,P<0.05,证明存在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神经功能对比
        经干预,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经干预,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医疗人员表示,对于中风患者而言,由于受到该病影响,患者脑部供血往往存在不足的问题,从而不利于其神经功能的合理保障。近年来,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大批医疗研究人员针对该病患者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索,从有效推动了中医康复训练在临床过程中的合理应用。在中医理论中,将该病的致病因素分为气、血、风、痰、虚、火等六项。与此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情绪郁结与饮食不当等因素也有可能导致中风问题的出现[2]。基于此,为了进一步实现住房管理健康的合理联系相关医疗人员,在临床过程中应注意引导患者进行中医康复训练。在这一问题上,大量数据表明,通过中医康复训练的合理落实,医疗人员可以帮助患者实现对于紧张心态的合理缓解,对患者健康的维系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与此同时,通过针灸与按摩治疗工作的合理应用,医疗人员可以进一步实现患者血气运行的充分维系,对于患者健康的保障至关重要[3]。
        本次研究表明,通过中医康复训练的合理开展,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均得到了显著改善。
        综上,在中风偏瘫患者干预过程中,为了有效实现患者干预质量的合理优化,医疗人员应积极做好注意康复训练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马鹤,张为民. 中医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4):99-101.
[2]杜念念.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影响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2020,12(4):52-55.
[3]祝春燕. 针刺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 光明中医,2020,35(14):2120-2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