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健脾补肾结合大肠水疗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近期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3期   作者:魏元发
[导读] 目的 围绕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采用中药健脾补肾与大肠水疗相联合的方法来治疗,评定其近期疗效。

        魏元发
        安徽省无为市人民医院  安徽省无为市  238300
        【摘要】目的 围绕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采用中药健脾补肾与大肠水疗相联合的方法来治疗,评定其近期疗效。方法 基于特定时间(2020年6-12月)及固定范围内(本院),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进行选取(6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单纯大肠水疗,观察组30例基于此,联合中药健脾补肾方治疗,治疗3个月后,就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较A组(70.00%)高(P<0.05)。结论 针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采用中药健脾补肾结合大肠水疗治疗,近期效果好。
        【关键词】中药健脾补肾;慢传输型便秘;大肠水疗
        慢传输型便秘是一种临床多发病,多指粪便在经过结肠外排时速度缓慢,肠黏膜将其中的大量水分回收,从而造成大便干燥,难以排出。在诊断此病时,临床多通过肛门测压、结肠传输功能试验等方法来行此操作[1]。现阶段,多通过口服导泻剂来治疗此病,虽然可获得较好的短期效果,但停药后容易复发,并且长时间服用泻剂,因会反复刺激肠黏膜,所以会进一步减弱肠道应激力,致使病情加重。本文围绕所收治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采用健脾补肾方联合大肠水疗来施治,现就其效果作一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2020年6-12月间,选取本院收治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共计60例,将其分成两组(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在对照组30例中,最小年龄18岁,最大60岁,平均为(42.34±1.59)岁,男17例,女13例,最短病程6个月,最长5年,平均(3.02±0.45)年。观察组中,年龄18~60(42.32±1.55)岁,男、女比为16:14,病程6个月~5年(3.05±0.42)年。两组此些数据经综合比对,从中并未找出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1)均与此病诊断标准相符[2],且都经实验室检查、病史等手段确诊;(2)近期无治疗经历。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脏器功能疾病;(2)患严重胃肠道疾病;(3)妊娠、哺乳期妇女。
1.2方法
1.2.1对照组
        单纯进行大肠水疗:首先,与导管相连于肛门;其次,对排水阀予以明确,确保其处于“开”的状态,打开水阀,调节水温(37℃),关闭排水阀。再次,缓量注水到肛内,然后由医师配合体外专门结肠按摩;最后,观察压力表以及患者反应(通常情况下,安全压力应<2kPa,人在1kPa时便会有排泄压力)。如果存在较大的排泄压力时,将排水口开启,此时,排泄物会沿着导水管而外排。重复进行进、排水操作。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健脾补肾方治疗,组方为:草决明30g、郁李仁20g、枳壳10g、肉苁蓉30g、白术15g、杭白芍30g、火麻仁10g、当归12g、太子参20g、生黄芪20g。水煎服,煎汁100ml,分服(早、晚各服1次)。
1.3观察指标
        治疗3个月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依据《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制定本文疗效判定标准[3]:若治疗2d内,排便1次,便质较软,解时较通畅,短期没有出现复发情况,即治愈;若治疗3d内内排便,便质比较软,但排便欠通畅,即好转;若症状仍存在,未满足上述要求,即未愈。治愈、好转例数相加之和与总例数的比值,即为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SPSS21.0处理各项数据,针对计数资料,用X2检验,若组间经对比,差异突出,则由P<0.05予以表示。
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相比对照组,偏高(P<0.05),见表1。

3.讨论
        当前,有关慢传输型便秘的病因尚未明确,发病机制有多种结石,但均难以将其病因概括出来,且仍以内分泌激素发生改变以及结肠神经性病变造成结肠动力减弱为主。此病除了会对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造成影响外,还是心脑血管疾病、肠癌等病的常见发病诱因。在传统中医指出,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肺气虚,那么大肠推力减弱。脾乃气血生化之根本,若脾气虚,则运化失常且无力。肾则为元阴元阳之基,能疏导全身之阳气,肾阳弱,那么命门火衰,难以促进脾胃肠腑气运作,造成胃肠功能变弱,难以排便[4]。本文采用中药健脾补肾结合大肠水疗施治,在健脾补肾方中,太子参、生黄芪具有平补气阴的作用,对肺气有益;白术具有健脾功效;肉苁蓉有润肠、益肾之功;枳壳则能宽肠理气;当归具有质润多油、养血润燥的作用,可使畅通软化、通便;草决明则具有清肝润肠之功;杭白芍可以敛阴润肠;郁李仁、火麻仁同样具有润肠通便的效果。诸药联合,共共奏润下通便、补益脾肾及宽肠理气之功。大肠水疗的主要目的即为对大肠肠壁肌肉以及黏膜健康状况进行改善,加速肠蠕动,促进大肠吸收能力的提升,促进毒素排泄物吸收的降低,加速“肠脑”感觉系统的恢复,是药物通便的重要补充。本文结果可知,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疗效更高。提示此种联合方案能够提高慢传输型便秘的近期疗效。
        综上所述,将中药健脾补肾结合大肠水疗相联合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进行治疗,可获得不错的近期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郑凯, 沈洪, 汪芳裕,等. 健脾补肾,清肠敛疡方口服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J]. 河北中医, 2019, 41(6):18-22.
[2]刘国华, 张明岛. 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3: 30-31.
[3]余文美, 王建民, 方笑丽. 益气健脾通便方联合乳果糖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肺脾气虚证临床观察[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196(2):18-21.
[4]杨娜娜. 疏肝调气配穴针刺治疗卒中后慢传输型便秘疗效及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27(31):3488-3491.
作者简介:魏元发(1979-03),男,汉族,籍贯:安徽省无为市,当前职称:主治医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中医肛肠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