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典 黄怡君
武汉市儿童福利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0例肺炎的小儿患者,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止咳抗感染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的喘息、咳嗽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患儿喘息、咳嗽的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76%,远高于对照组的8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肺炎,可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效果显著。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小儿肺炎;应用;研究
引言
小儿肺炎是儿科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发病率颇高,不利于儿童的成长与发育。一般情况下,儿童的呼吸系统发生病变后往往会表现出一系列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以及喘息等症状,使其日常生活质量大幅度降低,加之病情进展快速,患病周期较长,稍有不慎可能威胁患儿的安全。故加强儿科临床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显得尤为关键。为了进一步的研究小儿肺炎,和了解患儿施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文章纳入了本科室2019年10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200例对象,并展开详细分组,现将各组的具体治疗情况作如下的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选本科室收诊病治疗的2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纳入标准:①符合小儿肺炎临床诊断标准的患儿;②家长了解并授权该次研究的患儿;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脏器官功能障碍的患儿;②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的患儿;③对该次研究用药成分存在过敏情况的患儿等;该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以患儿就诊时日期奇偶性为标准分成两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90例患儿;其中对照组中包含男性患儿51例,女性患儿49例,年龄7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4.31±1.98)岁;试验组中包含男性患儿50例,女性患儿50例,年龄7个月-6岁,均值(4.55±1.68)岁;就两组患儿可采集的一般资料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满足开展条件。
1.2方法
对照组:结合病情给予抗炎、抗病毒、止咳、平喘治药物治疗。试验组:在抗炎、抗病毒,止咳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具体操作:根据患儿的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配置同的雾化液,其中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使用沙丁胺醇2.5-5mg/次+异丙托溴铵250ug/日3-4次/日或布地奈德0.5-1mg/次+异丙托溴铵250ug/日2-3次/日,支气管炎、急性喉支气管炎使用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3mL/次,1-2次/日或异丙托溴铵溶液250ug次3-4次/日,暴喘及喉炎合并喉梗阻者可加用1:1000肾上腺素1.5mg/次,2-3次/日。将氧气与喷嘴装置连接,指导患儿采取“口吸气+鼻呼气”的呼吸方式,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流量保持6-8L/min,每次吸入时间在10~15min。雾化吸入结束后常规给予口腔清洁。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喘息、咳嗽的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儿不再咳嗽、喘息,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儿偶尔出现咳嗽、喘息等症状,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患儿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没有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9.0软件对研究数据加以处理,以χ2对计数资料加以检验,以t值对计量资料加以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喘息和咳嗽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
通过对比发现,试验组患儿喘息消失时间为(3.84±1.07)d,咳嗽消失时间为(4.57±1.89)d,住院时间为(6.92±3.85)d;而对照组分别为(5.76±2.17)d,(6.64±2.76)d,(9.25±4.08)d;试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临床疗效对比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6%,远高于对照组的8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png)
3讨论
小儿肺炎属于小儿常见易发疾病,在儿科门诊该系统患儿较多。在我国每年<5岁儿童因肺炎死亡约35万,占全世界儿童肺炎死亡的10%。门诊患儿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占比最高,而住院的患儿之中肺炎最为常见。小儿呼吸频率比较快,呼吸中枢发育尚未成熟,易发生呼吸节律不齐,特别是新生儿最为明显。新生儿40-45次/min,<1岁患儿30-40次/min,2-3岁患儿25-30次/min,在进行呼吸频率和节律的测量时最好选择在小儿睡眠时进行。呼吸类型分析婴幼儿因为呼吸肌发育比较差,一般为腹式呼吸,在七岁之后呼吸接近成人的胸式呼吸。因为小儿的呼吸功能储备能力比较低,若患有呼吸道疾病时,容易出现呼吸功能不全。因为婴幼儿的肺功能不容易检查,因此主要经过血液酸碱平衡状态、氧饱和度水平进行分析,以了解小儿的状况。糖皮质激素可以直接抵达病灶,该方式的作用快、反应强,最重要的不良反应较小。临床多运用氧气驱动糖皮质激素对患者进行治疗,在高速氧气的作用下,在毛细血管口将负压产生,经小管吸出药液,受高速气流不断碰撞的影响,使得细小的雾滴形成,从而在病变部位充分发挥气雾的作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患儿的缺氧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其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证明,试验组患儿喘息、咳嗽的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6%,远高于对照组的8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
[1]刘芸.氧气雾化器与超声雾化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51-64.
[2]赖世维,黄烈平,顾海红.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12):1525-1528.
[3]樊华.小儿肺炎治疗中开展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