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荟萃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3期   作者:吴坤莉
[导读] 目的:文章主要针对老年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为制订医院感染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吴坤莉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中医医院  四川 乐山       614000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老年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为制订医院感染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data)、维普(CQ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及Embase数据库中老年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文献,提取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32篇文献,包括老年骨科住院患者20672例,其中医院感染1943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2.09,95%CI(1.47,2.97)]、患有基础疾病[OR=3.44,95%CI(2.58,4.59)]、进行侵入性操作[OR=3.21,95%CI(2.14,4.80)]是老年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患有基础疾病及侵入性操作等均为老年骨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老年;骨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荟萃分析
引言
老年人群是骨科疾病的高发人群。老年人群合并基础疾病多、各器官功能衰退、肢体关节发生退行性病变、新陈代谢功能降低、免疫功能降低等特点,使得老年住院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老年骨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较高,感染后患者病情更加复杂,患者所承受的痛苦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对患者的康复极为不利。因此,重视老年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降低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此类患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防治内容之一。改善医院感染的防控,了解导致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是基础,在影响因素明确的情况下,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研究分析老年骨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此类患者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为我国老年骨科住院患者,年龄≥60岁;(2)研究类型为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3)医疗相关因素包括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等;(4)研究指标: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构成比。排除标准:(1)重复文献;(2)无关文献;(3)综述类文献;(4)报告信息不准确或数据不完整或无法应用等。
1.2方法
调查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基础疾病、骨折类型)、手术资料(手术时间、呼吸机使用)、术后情况(导尿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住院时间)等,分析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感染患者取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分泌物及粪便、尿液样本采用全自动快速微生物培养系统(美国Thermo Scien-tific公司)对病原菌分离及鉴定,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所有流程均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手册进行。
2结果
2.1性别
共计纳入12784例骨科患者,其中医院感染组1067例,未感染组11717例。各研究间存在明显异质性(I2=53%),使用随机效应模型,由分析结果可知,医院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5,95%CI(0.92,1.20),P=0.45]。
2.2年龄
共计纳入10981例骨科患者,其中医院感染组950例,未感染组10031例。

各研究间存在明显异质性(I2=74%),使用随机效应模型,由分析结果可知,相对于70岁及以下年龄人群,70岁以上年龄为老年骨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OR=2.09,95%CI(1.47,2.97),P<0.0001]。
2.3住院时间
共计纳入8856例骨科患者,其中医院感染组1804例,未感染组7052例。各研究间存在明显异质性(I2=98%),使用随机效应模型,由分析结果可知,住院时间不是老年骨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OR=2.26,95%CI(0.68,7.46),P=0.18]。
2.4基础疾病
共计纳入12592例骨科患者,其中医院感染组1193例,未感染组11399例。各研究间存在明显异质性(I2=71%),使用随机效应模型,由分析结果可知,合并基础疾病为老年骨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OR=3.44,95%CI(2.58,4.59),P<0.00001]4。
3讨论
骨科住院患者一般伴有侵入性治疗手段,且骨组织供血能力差,属于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充分认识和了解骨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对降低医院感染率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大意义。骨科术后感染是骨科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对骨折愈合、手术效果、内固定物均具有一定影响,甚至导致手术失败,增加患者痛苦,家庭经济负担,即使痊愈也会对骨折部位骨骼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医院感染致病菌多具有耐药性,内固定物表面生物膜也会影响抗菌药物使用效果,易导致感染迁延不愈,甚至继续蔓延形成骨髓炎、深部组织感染,并加重免疫损害,引发其他部位感染。外科患者中骨折患者住院时间较长,且术前、术中出血量较大,严重影响患者免疫功能,增加术后感染概率。特别是老年患者,随年龄增长,各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功能降低,自身修复功能降低,切口愈合缓慢,为骨科术后医院感染提供条件。相关研究显示,本世纪60年代骨科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近年有降低趋势,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针对医疗方面的影响因素,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尽可能引入骨科新设备、设施,降低患者全身或者局部制动时间,使患者能早期活动,使循环、呼吸、泌尿、消化等系统能发挥正常功能,避免因长期制动导致的器官功能缺失而影响其他器官功能发挥,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针对老年患者对抗菌药物反应敏感的特点,在必须使用时,应酌情考虑剂量,避免长期过量使用抗菌药物,增强病原菌的耐药性,增加感染的风险。在实施侵入性操作及机械通气、引流操作及置入治疗器件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尽可能降低医护因素导致的医院感染。严格按照手术室感染防控措施做好围术期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敏感期内,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安排单间病房,避免环境病原菌的侵袭感染。在完善上述措施的同时,还应加强对于病房环境、医护人员无菌操作规范等医院感染防控的常规管理,尽可能避免人为导致的医院感染,增加患者负担。综上,本次荟萃分析证实年龄、基础疾病及侵入性操作等与中国老年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有关,年龄>70岁、患有基础性疾病、进行侵入性操作可导致老年骨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增加。针对老年骨科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科学、合理地制定护理措施是防控医院感染的关键所在。本次荟萃分析纳入的研究主要是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调查,均为观察性研究,证据等级不高,且不同研究间年龄分层、基础性疾病分类、住院时间分层等指标标准不统一,导致每个指标纳入的研究缺乏一致性。在数据处理方面,部分研究数据处理方法存在错误,如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计算和比较医院感染率而不是计算暴露率,导致纳入的文献同质性较差。需要在今后进行大样本、多地区、多民族、前瞻性的高质量研究来进一步验证本次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黄辉,彭维波,陆定贵.骨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339-341.
[2]崔俊华.老年髋部骨折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06,12(16):1488-1489.
[3]赵剑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医学,2008,28(7):122-123.
[4]李纯英.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7):174-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