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康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无锡市 214062
【摘 要】目的:观察研究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在危重病人病情分级中的作用。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急诊门诊就诊的病人860例。860例病人依据不同的预检分诊模式分为急诊组与常规组两组,每组分别有430例病人。急诊组与常规组病人均于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急诊门诊就诊。急诊组430例病人就诊时运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进行病情分级与分诊,常规组430例病人就诊时运用常规预检分诊模式进行病情分级与分诊。统计分析急诊组与常规组病人危重病人人数与分诊相关情况。结果:急诊组与常规组危重病人人数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与常规组对比,急诊组危重病人过检率以及漏检率更低(P<0.05),危重病人分诊时间更短(P<0.05)。结论: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有利于对急诊门诊就诊病人病情进行分级,降低危重病人的过检率以及漏检率,缩短危重病人的分诊时间。
【关键词】危重病人;病情分级;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
通常情况下,急诊门诊就诊的病人病情都比较危急,对就诊病人及时进行病情分级与分诊是急诊门诊工作的重点难点[1]。由于危重病人的生命各项体征显著不如正常指标,生命安全存在严重威胁;因此快速对危重病人进行分诊抢救也是急诊门诊挽救危重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工作[2]。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则是针对常规预检分诊模式对危重病人的漏诊、分诊时间长缺点进行改善,结合信息技术的一种急诊预检分诊模式,能够有效对危重病人病情进行分级以及分诊[3]。本文急诊组病人便运用了此模式,效果显著,详细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本次的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急诊门诊就诊的病人860例。860例病人依据不同的预检分诊模式分为急诊组与常规组两组,每组分别有430例病人。急诊组与常规组病人均于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急诊门诊就诊。急诊组430例病人急诊组430例病人的平均年龄为(33.3±2.7)岁,男性、女性分别有220例、210例。常规组430例病人急诊组430例病人的平均年龄为(33.5±2.6)岁,男性、女性分别有222例、208例。急诊组与常规组病人在平均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组430例病人就诊时运用常规预检分诊模式进行病情分级与分诊。
急诊组430例病人就诊时运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进行病情分级与分诊,具体模式如下所示:(一)、在医院急诊门诊运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同时建立急诊预检分诊小组,对小组工作人员对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的使用技巧进行培训,同时进行病人就诊分诊场景模拟培训。(二)、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模块:病人个人基本信息模块、急诊门诊预检分诊设定模块、病人病情分级模块、数据统计模块等。(三)、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功能:(1)病人可以通过此系统进行就诊卡基本信息的录入,针对已有就诊卡以及以往在医院就诊过的病人的就诊卡信息自动读取。(2)急诊病人或其家属,或者通过急诊工作人员的帮助可以通过就诊卡录入自身感觉异常的相关指标,此后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进行病情评估。(3)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具有自动检索急诊科室基本信息、相关危重病情介绍、病情分级、值班人员等相关检索功能,满足急诊病人对急诊科室的信息了解,提高病人就诊时的依从性。(4)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可以根据就诊卡信息,或工作人员录入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具有数字化、智能化等管理功能。(四)、病人就诊时,急诊工作人员通过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对病人的就诊卡信息进行读取。同时,急诊工作人员观察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运用仪器对病人的生命体征监测,先通过自己的经验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分级但是并不记录。此后,再结合病人或其家属的描述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录入。(五)、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录入信息后对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病人进行病情分级、分诊。急诊工作人员核对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病情分级、分诊情况,同时与之前自己的病情评估进行对比,并帮助病人去往分诊区域,对病人实施相关急救措施。(六)、同时对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设立特殊分诊模块,加快特殊人群的急诊分诊。
1.3 研究指标
统计分析急诊组与常规组病人病情分级与分诊情况。记录危重病人人数、危重病人分诊时间、危重病人漏检人数、危重病人过检率。
1.4 数据处理
数据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数据选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χ±s,行t检验,进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诊组与常规组危重病人人数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与常规组对比,急诊组危重病人过检率以及漏检率更低(P<0.05),危重病人分诊时间更短(P<0.05)。具体如表一:
表一 急诊组与常规组病人危重病人人数与分诊相关情况对比
组别 危重病人人数(n) 危重病人过检率[n(%)] 危重病人漏检率[n(%)] 危重病人分诊时间[n(%)]
急诊组(n=430) 48 1(2.08) 0(0) 1.56±0.42
常规组(n=430) 46 6(13.04) 7(15.22) 2.14±0.51
X2/T值 0.478 4.094 7.892 48.204
P值 0.826 0.043 0.005 0.000
3 讨论
一般而言,医院急诊门诊接诊的危重病人通常需要及时进行抢救,越早抢救越有利于病人的病情稳定。常规急诊预检分诊模式通常是急诊工作人员依据自身的经验,根据病人表现的临床特征进行病情分级与分诊;一旦病人的病情出现高度相似,急诊工作人员通常会出现漏检的现象,使得病人错过最佳抢救时间[4]。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则是通过当代信息技术与急诊工作人员结合制定的一种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即急诊工作人员通过电脑系统与对病人病情进行基本评估后进行分诊,再迅速结合电脑系统或仪器对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异常情况进行病情分级后进行救治[5]。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急诊组与常规组危重病人人数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与常规组对比,急诊组危重病人过检率以及漏检率更低(P<0.05),危重病人分诊时间更短(P<0.05),也说明了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的优势。
综上所述,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有利于对急诊门诊就诊病人病情进行分级,降低危重病人的过检率以及漏检率,缩短危重病人的分诊时间。
参考文献
[1]潘亚强.急诊预检分诊系统优化就医流程的有效性及其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9,12(25).91-94.d
[2]李小勤. 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结合预挂号新模式应用的临床意义[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7):802-806.?
[3]林舜贤. 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结合预挂号新模式对就医流程的优化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6):184-186.?
[4]严尧,汤彩敬. 影响门诊和急诊预检分诊准确率的因素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20,18(7):234-235.
[5]黄淑云,马灵. 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对急诊预检分诊质量的影响研究[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6):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