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舒颗粒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3期   作者:武少锋 谢润仪 韦昔芳 陆秀明 黄礼
[导读]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客观评价颈舒颗粒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瘀血阻络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武少锋 谢润仪 韦昔芳 陆秀明 黄礼
        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医 广西 柳州 545300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客观评价颈舒颗粒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瘀血阻络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采用分组随机、双盲双模拟临床试验设计方法。本试验依据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入组440例受试者,以3: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穴位口服颈舒颗粒埋线结合,一次1袋(6g),一日3次;对照组穴位埋线疗法,10-14天一次,3次为一疗程。整个试验周期安排3次随访,治疗1月后对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疗效、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疼痛VAS评分、疾病总体状况VAS评分、关节软组织评价)的改善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价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有效性;结果: 1.疗效性评价:(1)中医证候疗效FAS数据集:治疗组总有效率84.24%,对照组总有效率79.09%;PPS数据集:治疗组总有效率84.08%,对照组总有效率79.25%。两个数据集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用药4周末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均有下降,其相对基线的差值比较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3)用药4周末治疗组与对照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均有上升,其相对基线的差值比较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 2.安全性评价:整个试验过程共发生不良事件3例,其中治疗组2例,对照组1例,治疗组的主要不良事件为恶心、腹痛、腹泻等。对照组的主要不良事件是:针刺后患者对埋线后引起酸胀、疼痛感到不适合,均不影响临床试验,也未对受试者造成健康损害。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均在正常范围。 结论: 1. 颈舒颗粒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 2.颈舒颗粒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3. 颈舒颗粒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疗程缩短,为患者减轻负担。
        关键词:颈舒颗粒;穴位埋线;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所致。其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髓核的突出或脱出,后方小关节的骨质增生或创伤性关节炎,钩椎关节的骨刺形成[1],以及相邻的三个关节(椎体间关节、钩椎关节及后方小关节)的松动与移位等均可对脊神经根造成刺激与压迫。其临床表现,颈部症状主要因髓核突出所致,由于局部窦椎神经直接遭受刺激而多伴有明显的颈部痛、椎旁肌肉压痛及颈部立正式体位,颈椎棘突或棘突间的直接压痛或叩痛多为阳性[2],且这些表现尤以急性期为明显。多数在30岁以上发病,起病缓慢,病程长,反复发作,近年有年轻化趋势。本研究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综合治疗机理探讨、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周期等进行研究、探讨。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断:颈痹(瘀血阻络)病例120例,以进入研究的先后顺序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科》第四版第49章第二节颈椎病临床分类。
1.3中医辩证标准:参照《针灸治疗学》新世纪第二版(王启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该病发展缓慢,以头枕、颈项、后背、上肢部疼痛以及进行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证。轻者头痛、头晕、恶心、肩颈痛,上肢疼痛,麻木无力;重者可导致瘫痪,甚至危及生命。中医颈椎病中医称之为痹症。临床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证型,气滞血瘀型,风寒湿痹,风湿热痹,肝肾亏虚、瘀血阻络等。每种证型所用的方剂也不尽相同。本研究选气滞血瘀型,以活血化瘀、温经通窍、理气止痛为主。

选颈舒颗粒中成药,本药品主要由三七、当归、川芎、红花、天麻、肉桂、人工牛黄组成。其中,三七为君药,当归、川芎、红花合为臣药,肉桂、天麻、人工牛黄为佐使药;配伍特点:活血化瘀 温经通窍止痛;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予颈舒颗粒6克每袋,3次/天,连服7天(每次穴位埋线后),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准备材料:可吸收外科缝合线2-0;一次性使用埋线针,规格型号:0.8;一次性无菌外科手套;一次性无菌口罩及帽子等。将可吸收外科缝合线提前剪断为长约10mm,准备在无菌纱布上,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选双侧风池、患椎夹脊穴、大杼穴、大椎、肩井穴、外关穴等,达到疏经通络、行气活血,以取得消除炎症、松解受压神经和血管的目的。10-14天一次,3次为一疗程。
2.2对照组  穴位埋线疗法,10-14天一次,3次为一疗程(取穴同治疗组)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
3.1.1.疗效性评价:(1)中医证候疗效FAS数据集:治疗组总有效率84.24%,对照组总有效率79.09%;PPS数据集:治疗组总有效率84.08%,对照组总有效率79.25%。两个数据集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用药4周末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均有下降,其相对基线的差值比较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3)用药4周末治疗组与对照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均有上升,其相对基线的差值比较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
3.1.2 .安全性评价:整个试验过程共发生不良事件3例,其中治疗组2例,对照组1例,治疗组的主要不良事件为恶心、腹痛、腹泻等。对照组的主要不良事件是:针刺后患者对埋线后引起酸胀、疼痛感到不适合,均不影响临床试验,也未对受试者造成健康损害。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均在正常范围。 4.1讨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所致。其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3]、运动及反射障碍,髓核的突出或脱出,后方小关节的骨质增生或创伤性关节炎,钩椎关节的骨刺形成,以及相邻的三个关节(椎体间关节、钩椎关节及后方小关节)的松动与移位等均可对脊神经根造成刺激与压迫。其临床表现,颈部症状主要因髓核突出所致,由于局部窦椎神经直接遭受刺激而多伴有明显的颈部痛、椎旁肌肉压痛及颈部立正式体位,颈椎棘突或棘突间的直接压痛或叩痛多为阳性,且这些表现尤以急性期为明显。多数在30岁以上发病,起病缓慢,病程长,反复发作,近年有年轻化趋势。治疗组予颈舒颗粒6克每袋,3次/天,连服7天(每次穴位埋线后),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选双侧风池、患椎夹脊穴、大杼穴、大椎、肩井穴、外关穴等,达到疏经通络、行气活血,以取得消除炎症、松解受压神经和血管的目的。10-14天一次,3次为一疗程。;结果: 1.疗效性评价:(1)中医证候疗效FAS数据集:治疗组总有效率84.24%,对照组总有效率79.09%;PPS数据集:治疗组总有效率84.08%,对照组总有效率79.25%。
4.2. 结论
1.颈舒颗粒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 2.颈舒颗粒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3. 颈舒颗粒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疗程缩短,为患者减轻负担。4.但其作用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更加准确阐明。

参考文献:
[1]刘宝涛,安国俊,耿鑫,等. 针灸推拿配合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J]. 新疆中医药,2020,38(3):39-41.
[2]杨志,林向全,郑忠. 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8例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2020,36(3):58-60.
[3]周金全,张亦工,陈燕燕. 针刺夹脊穴联合舒筋通络颗粒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J]. 中医临床研究,2020,12(7):18-20.
         作者简介:武少锋 出生年月 1984.11.24 性别 男 民族 汉族 籍贯 陕西·延安 职称 主治医师 学历 大学本科  研究方向 颈腰椎疾病,中风后遗症,类风湿,痛风,神经性疼痛,老年病等。 单位 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毕业学校 广西中医药大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