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不同透析频率及模式的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3期   作者:赵子涵
[导读] 目的 探究不同透析频率及模式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旨在为如何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提供依据以及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治疗服务。

        赵子涵
        陕西省人民医院 血透室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8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透析频率及模式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旨在为如何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提供依据以及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治疗服务。 方法 选取了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60例患者随机均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以透析的频率及模式作为研究因素。针对对照组患者,给予每周2次的普通血液透析模式;针对实验组患者,给予每周4次的血液滤过模式,为期1年。透析治疗结束后,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健康状态(血红蛋白值及体重)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出现感染、高血压、心律失常的几率)。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健康状态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效果更佳。 结论 采取每周4次的血液滤过模式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血液透析患者;不同透析频率及模式;效果研究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1]。医院方面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行血液物质交换,以达到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人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目的,不仅如此,血液透析还可以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入患者体内,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2]。不同的透析频率及模式对患者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为探究不同透析频率及模式血液透析应用于患者的临床效果,我院选取了部分符合血液透析条件的患者进行一系列的研究,现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对照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探究,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如下:
        两组患者均符合各模式的实施标准。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范围为26-75岁,平均年龄 (56.32±3.12)岁,平均病程为(2.02±0.99)年。实验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 (56.27±3.11)岁,平均病程为(2.05±1.01)年。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完整且无数据上的差异,在统计学分析上无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每周2次的普通血液透析模式。针对实验组患者,采取每周4次的血液滤过模式。
        普通血液透析模式:治疗过程中使用透析液(即电解质溶液)对血液内物质进行交换,从而清理血液中的毒素及杂质。
        血液滤过模式:主治医师在患者的血管通路中持续补充一定量的置换液,使其与患者血液充分混合,再以一定的速度进行超滤,以达到清理血液中毒素及杂质的作用。与普通血液透析模式相比,具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中分子物质清除率高等优点。
        1.3观察指标
        为期1年的血液治疗结束后,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健康状态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健康状态主要以血红蛋白值以及体重值(血红蛋白水平趋于正常以及体重值位于正常体重范围内能够说明患者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的全部数据通过SPSS22.0软件来进行统计分析。本次研究中的计量资料以 (XX±XX )形式表示,且采取t检验法检验。率的比较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当p>0.05时,则认为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该项数据采用X2检验法进行分析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2.2:该项数据采用t检验法进行分析 实验组患者的健康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3.讨论
        血液净化作为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包含普通血液透析、血液滤过等模式,具有高有效性、高针对性等特征[3]。如今,血液透析被广泛应用,何种透析模式具有更高有效性成为医学界及民众关注的焦点[4]。为探究不同透析频率及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我院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健康状态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每周4次的血液滤过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营养状态,值得在临床上建议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高良云,胡日红,姚国明,等.不同频率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0,21(2):123-126.
[2] 聂艳芳,万晓晴,陈媛,等.不同透析频率及方式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18):2252-2256.
[3] 蔡文娇.不同透析模式的临床获益探讨——延长透析时间还是提高透析频率[J].黑龙江医学,2018,42(2):190-192.
[4] 赖志君,凌志雄,谢树锋,等.不同透析频率和治疗模式对血透患者微炎症状态、β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9):23-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