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强
山东淄博岜山万杰医院 山东淄博 255200
摘要:目的:对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初治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将我科在2011年1月--2015年1月的鼻癌调强放射治疗28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采用回顾资料分析方法,获得该种治疗方法效果和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因素。结果:(1)对284例患者5年死亡率统计中,一年为5.98%,三年为21.12%,五年为43.66%,(P<0.05)组间数据有差异。(2)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统计,主要因素有临床分期因素、T分期因素、N分期因素、疗终残留因素、治疗模式因素、颅低骨质破坏因素、咽后淋巴结转移因素、颅神经损伤因素,(P<0.05),每个因素组间数据有差异。结论:鼻癌患者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效果优良,而且该种方法可以减少患者死亡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关键词:鼻癌;调强放射治疗;效果
鼻癌在临床上常见,该种病症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采用放射治疗。但是在临床上采用放射治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常规放射治疗,另一种为调强放射治疗。两种放射治疗方法不同,患者治疗后效果也不一样。在放射治疗临床上工作的医务人员,需要对以上两种放射治疗方法研究,获得不同放射方法治疗鼻癌效果,以便在放射临床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高鼻癌患者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组对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初治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科在2011年1月--2015年1月的鼻癌调强放射治疗28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年龄在47.17±5.26岁,病程1.74±0.35年,男154例,女130例。
1.2方法
本组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回顾资料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需要对患者临床资料收集。为了保证收集资料的准确性,开展资料收集过程中,需要对收集资料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完成培训后,收集资料人员还需通过相应的考核,才能够参与实际的工作中,以此来保证收集资料的准确性。资料收集完成后,是对资料采用信息化技术处理,并且将资料储存在医院计算机中心,以便本次研究使用。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信息通过软件SPSS19.0进行整理,计量资料通过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通过X2进行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284例患者5年死亡率统计
对284例患者5年死亡率统计中,一年为5.98%,三年为21.12%,五年为43.66%,(P<0.05)组间数据有差异。
.png)
2.2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统计
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统计,主要因素有临床分期因素、T分期因素、N分期因素、疗终残留因素、治疗模式因素、颅低骨质破坏因素、咽后淋巴结转移因素、颅神经损伤因素,(P<0.05),每个因素组间数据有差异。
.png)
3.讨论
鼻癌在临床上常见,该种病症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病灶转移,导致患者治疗后病症复发,引起患者死亡。为了减少鼻癌患者死亡率,采用放射治疗非常有必要。在放射治疗临床上,可以应用常规放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方法,这种两种方法不同,治疗效果也不相同。但是,有研究机构认为,鼻癌采用调强放射治疗,可以对患者病症周围组织起到保护作用,可延长患者生存期限,以此来提高治疗效果。在本组研究中,对284例调强放射治疗患者5年死亡率统计中,一年为5.98%,三年为21.12%,五年为43.66%,(P<0.05)组间数据有差异。从该组数据分析可以获得,患者采用调强放射治疗后,可以减少死亡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在本组对鼻癌患者采用调强放射治疗后影响治疗因素分析中,其研究结果如下: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统计,主要因素有临床分期因素、T分期因素、N分期因素、疗终残留因素、治疗模式因素、颅低骨质破坏因素、咽后淋巴结转移因素、颅神经损伤因素,(P<0.05),每个因素组间数据有差异。从该组数据分析,影响患者治疗因素和多种因素有关系,需要在临床上尽量避免,以此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同时,在笔者研究过程中,对相关的资料查询获得,影响因素还和患者年龄有关系,但是本组研究数据呈现无关联,分析其原因,可能和使用的样本数据有关系。
参考文献
[1]肖勤,李战战,赵雅洁.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结束后影像学残留患者的预后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20,28(08):5-10.
[2]黄志伟,农雅晴.Rapid Arc放射治疗技术对鼻咽癌周围正常组织器官保护的作用[J].中国医学工程,2020,28(07):14-17.
[3]江舟,黄海欣,陈达桂,杨慧,吴思蓓,许卓华,陆颖.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后发生椎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20,12(03):347-351.
[4]李云.鼻咽癌初治患者调强放射治疗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24(03):30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