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人员的HCV检测胶体金法和酶法的比较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3期   作者:唐柳萍
[导读] 目的:分析和探讨吸毒人员的HCV检测胶体金法和酶法的对比。
        唐柳萍
        河池市宜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 河池 546300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吸毒人员的HCV检测胶体金法和酶法的对比。方法: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为时间基准,在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有国家哨点DUS监测的吸毒人员当中,随机收集6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和主体,将其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患者。前者采用胶体金法检测,后者采用酶法检测,对比两组吸毒人员的检测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检测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吸毒人员的HCV检测中,采用酶法的准确率更高,适合在临床进行实施和开展。
        关键词:吸毒人员;HCV检测;胶体金法;酶法;对比
        前言:吸毒是一种违法犯罪的行为,不仅会损害人体的自身健康,还会对社会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国家对于吸毒人员的管理非常重视,对于吸毒人员的身体健康也格外的关注[1-2]。HCV检测是目前检测吸毒人员身体健康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将对胶体金法和酶法在HCV检测中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在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有国家哨点DUS监测的吸毒人员当中,选取66例进行研究,选取时间为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将其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观察组)。
        对照组33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46.5±1.3)岁;吸毒史3~10年,平均吸毒史(5.8±1.1)年;其中男性患者17例,占比51.52%,女性患者16例,占比48.48%。
        观察组33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46.3±1.2)岁;吸毒史4~10年,平均吸毒史(5.5±1.0)年;其中男性患者15例,占比45.45%,女性患者18例,占比54.55%。
        组间资料对比,p值>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胶体金法检测。吸毒人员取空腹静脉血3ml,对其进行离心操作,取上层血清待检测。采用金标试纸条检测。阳性检测标准为[3]:金标试纸条在检测线和对照线位置处各出现一条紫红色线,阴性检测标准为[4]:上述两种位置只出现一个紫色线条。如果未出现线条,那么检测失败。
        1.2.2观察组:酶法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阳性检测标准为:s/co值≥ 1。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吸毒人员的检测准确率。
        1.4 统计学
        应用SPSS22.0软件处理66例吸毒人员的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平均年龄等的变化,并以T检验进行,计数资料采用%的形式表示检测准确率,并以χ2检验进行,组间对比p<0.05即证实有差异。
2 结果
两组吸毒人员的检测准确率的对比。观察组检测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毒品是国家明令禁止的物品,贩毒在我国均属于大罪重罪。吸毒会大大影响人体的身体健康,侵袭人体的免疫系统等,使得机体的各大器官和系统均受到影响,吸毒人员的生命也会受到威胁,并且毒瘾爆发时,会威胁他人或者社会的安全,从而造成负面的影响。吸毒人员的管理是目前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和话题,尤其是他们的身体健康等情况,吸毒人员需要做较多的检查,从而对其器官以及系统的功能进行判断和评估,只有对其身体状态进行准确的掌握,才能够制定出属于个人的针对性治疗方案。
        HCV抗体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手段,也是吸毒人员检测身体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涵盖手工法和仪器法两类,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很多医院已经采用医疗仪器来检测HCV抗体,酶联免疫法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5]。酶联免疫法是操作较为复杂,并且需要特定的仪器和仪器操作人员,以及相应的检测试剂,检测的周期比较长[6]。而胶体金法是比较新型的检测方式,操作简便,设备及仪器条件要求较低[7],检周期短等。但是,胶体金法的检测准确率较低,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虽然操作简便方便[8],设备需求度低,但是灵敏度略低。酶联免疫法是目前临床上采用十分频繁的检测方式,准确率高,使用效果佳,因此不仅受到了医生的欢迎,也受到了患者的广泛欢迎。它的系统化强,可操作性强,并且一次性能够检测多个吸毒人员的血清标本,不仅节约了检测的时间,还大大提升了检测的效率,非常适合在吸毒人员当中进行实施和开展。
        本文的研究当中,观察组检测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酶联免疫法的检测准确率更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并且是自动化操作,因此在操作的过程当中,能够进行批量检测,而实际的运用当中,应当结合医院的实际规模等,不能够盲目的崇拜某些方法的优势,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合患者的检测方式,从而提升临床的检测准确率。
 参考文献:
[1]郑嘉庚,程缤雁.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建立[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8,25(5):732-735,749.
[2]魏利霞. 酶免法和胶体金法检测丙肝抗体的结果比较[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 027(004):1350,1354.
[3]崔莉, 梁亦洁. 酶免法和胶体金法检测丙肝抗体的结果比较[J]. 糖尿病天地, 2019, 16(007):116-117.
[4]张海霞. 胶体金ELISA及PCR检测丙型肝炎病毒结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019):2547-2548.
[5]张丽,张毓,孙国栋.酶免抗-HCV阳性标本中NAT法及胶体金法检测相关性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9,21(4):390-393.
[6]刘艳, 普永冰. 吸毒人群的HCV、TPPA、TB、HAV检测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 035(006):168-169.
[7]魏利霞.酶免法和胶体金法检测丙肝抗体的结果比较[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4):1350,1354.
[8]赵子贤,李娟红,苏宏钊, 等.两种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一致性比较[J].海南医学,2017,28(6):928-9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