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化工行业转型升级思考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张任远
[导读] 摘要:宜兴作为曾经的“化工之乡”,对该市化工产业的整治提升情况作出分析,并提出了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意见建议,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宜兴市中小企业管理服务中心
        摘要:宜兴作为曾经的“化工之乡”,对该市化工产业的整治提升情况作出分析,并提出了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意见建议,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化工整治;转型提升
        “化工之乡”宜兴曾经拥有1200多家化工企业,近年来,宜兴紧抓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化工行业本质安全水平,全力推动化工行业转型提升。该文从化工产业整治提升为切入点,积极思考探索地方政府如何有效促进化工行业转型升级。
        一、存在问题
        对照全省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标准要求,我市化工行业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规模总量仍然偏小。我市化工行业销售规模只有380亿元,企业平均单体规模较小,仅有1.1亿元。二是从业人员素质仍然偏低。企业主要负责人中有化工专业背景的不多,专业技术人才偏少,一线岗位操作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家族式管理普遍存在。三是化工产业结构较为传统。我市化工产业中传统产业所占比重仍然较高,油漆涂料、纺织印染助剂、润滑油加工等企业较多,很难形成完整的、较高水平的产业链。
        二、基本情况
        在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下,我市坚决淘汰化工行业落后产能,化工企业数量由最高峰时期近1200家降至目前的281家,减少超75%;化工行业产值占比一度由21%下降至8%。并且还有100多家已经列入关停计划正在推进关停,预计经过这一轮关停整治,本市将剩余160家左右的化工企业,“关闭退出”的总比例将超过86%。
        “3.21”以来,我市全力推进高风险化工企业关停以及高危工艺的停用退出,危化品生产企业由82家减少至68家,重大危险源企业由23家减少至13家,两重点一重大企业由123家减少至89家,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爆炸品使用的企业由42家减少至20家。

特别是大力推进环氧乙烷使用企业的关停退出,全市13家环氧乙烷使用企业11家已拆除或停用设备,剩余2家力争在2020年底前全部关停到位。另外,聘请专业机构对13家关停化工企业高风险关键部位(储罐、管道)进行拆除,确保企业关停过程安全。全力推进23家高危工艺企业本质安全诊断工作,升级重大危险源实时在线监控平台,增加自动预警、短信报警功能,更加强化重大危险源实时管控。
        借助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攻坚行动工作组专家力量,全面排查评估所有暂时拟保留和尚未关停企业的风险隐患,共排查210家企业,发现一般隐患2121条,重大隐患249条,所有问题和隐患均已编制落实整改方案和措施,目前70%的隐患已经完成整改。深入开展违法违规“小化工”百日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多轮网格排查,发现了39家违法违规“小化工”企业。目前所有违法违规的生产设备均已拆除、原料均已清理到位,处罚金额178.65万元,移送司法机关5起。为加快解决我市危废仓库的安全监管问题,专门研究制订《宜兴市危险废物贮存管理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当前全市充足的危废处置能力,加快存量危废的消化处置,逐步建立日产日清的收运处置体系,确保库存危废安全可控。
        三、相关建议
        1、全力争取发展空间。2018年以来我市全力推进新材料产业园转型发展步伐,进一步提升新材料产业园承载能级、激发园区生机活力,为化工产业创造更多发展空间。扎实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成立国企公司市场化经营园区,设立园区管委会及办公室管理园区,进一步优化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累计投入12亿元对园区进行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房屋拆迁征收、基础设施提升等各项工作,全力打造“四高两低”一流园区。同时大力扶持优质电子化学品生产企业发展,推动产业链向电子化学方向延伸拓展。
        2、全力抓好问题隐患整改。坚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原则,全力抓好国务院安全生产督导组“回头看”反馈问题、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以及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攻坚行动工作组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
        3、强化化工企业智能化改造。针对化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隐患较多等问题,鼓励、指导企业有针对性地加大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力度,引导企业利用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现有装置,通过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等措施,降低安全风险,以先进技术提升企业本质安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