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市自然资源局 132500
摘要: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有效土地面积正在逐渐的减少,为了应对土地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把更多的土地利用留给子孙后代,就要做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土地管理不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影响后辈人的幸福。因此,必须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避免管理不到位,引起各种问题。土地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对土地管理的重视,就是对未来负责。
关键词:土地;管理;可持续利用
追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让土地资源在管理的过程中不仅实现其本身的利益,还要在原有的利益主体以及关系基础上进行新的突破,以便让各种利益主体在动态中实现新的平衡。土地资源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造成土地的浪费,无法在管理中实现可持续利用,面对这些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在土地管理中,如何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循环利用。
一、土地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的分析
我国的土地面积虽然很大。但是从人均方面来看,不能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土地资源的索取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增加,而土地资源的承受能力已经达到极限。如果在可持续利用方面不加以关注,会让土地资源这种本来就已经稀缺的有形财富,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举步不前。提倡可持续发展在许多方面都有利于实现双方共赢,这是一种无论是对人还是社会,还是地球上其它的生命体,做出的最公平事情。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上,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是对人类自身负责的体现,以目前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看,做不到可持续利用,会威胁我们后辈人的生存,这是一种不公平的待遇,我们不能为了自身的发展,而浪费更多的土地资源,因此,为了下代人的幸福,在土地管理中引用可持续概念是必然的。
在生态物种发展的阶段上,土地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了这个基础,生物最终的发展趋势是走向灭亡,而这也会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利用,是生态系统继续保持动态均衡的条件,也是对除了人之外的其它生命物种的尊重。可见,在现今的社会,土地资源在管理规划中的可持续利用,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是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以及整体公平的重要环节。
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1.土地资源的有限性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取决于土地所特有的空间性,即土地的面积及数量在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有显著增减变化的。土地的有限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土地资源的总量有限,在现有科技条件下,人们不可能创造出土地资源的。再次是土地资源供给的稀缺性,主要是由于土地自然供给的数量绝对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质量的区域差异性及土地报酬的递减性等因素造成的。另外,人口的增加、社会产业规模的扩大,都需要更多的土地,使土地资源更加紧张。
2.土地资源的不可替代性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他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和劳动对象,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场所和载体。他作为人类的生存空间,是不可替代的生存条件;作为生产所必须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人类只有与土地资源的自然力相结合适应,才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因此土地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
3.土地资源的生产性
土地是一种生产资源,具有生产性。其本身的自然属性和人类的生产技术决定了其生产力的高低。光、温度、水、地形、土壤等组成元素决定了其自然属性,他们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配置协调上的差异,形成了高低不同的生产力,适宜于不同植物和动物的生长或繁衍,称为土地适宜性的差异。而人类的生产技术对土地生产力也具有很大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集约利用的程度和克服、改造土地的限制因素的能力,以便充分发挥土地的适宜性,提高其生产力。
4.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看保护耕地的重要性
耕地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基本条件。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只有在解决了衣、食、住、行之后才会进行其他的社会活动。
这四种生存的基本条件哪样也离不开土地,若离开了耕地,人类将面临毁灭的危险。所以说,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历史表明,我国拥有耕地和粮食多的时代,也就是比较昌盛的时代。相反,如果耕地大量荒芜,民不聊生,就必将引发大动荡。正是认识到了土地和粮食的重要,历代开明君主,都注意轻徭薄赋,为的是发展农业,让社会稳定。
三、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土地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现实性问题,说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机制需要不断的完善以及健全,但是要把各项机制落实到长期的工程中去,是一项重大的任务。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
1.用科学的方法全面规划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的节约程度,无外乎从农业以及城市用地两方面着手。在城市规划上,要做到严格的调查,不能盲目的通过各种项目,首先要做到的是用科学发展的视角,依据节约简单的目的,规划哪些土地可以用来扩展新城区,哪些土地不可以随意占用,对城市建设有一个全面的规划。在农业用地规划上,要考虑本地区新增人口、外迁人口,预测人口上升的趋势,科学的制定土地转让方案,让农业用地不至于无人管理而闲置荒废。通过对整个地区的规划,实现本地区的用地的科学合理化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
2.成立评价节约集约土地利用小组,建立考核机制
土地资源的使用是关乎每个人的利益,它不仅仅是国家的任务,还是每个人的责任,可以成立评价节约集约土地利用小组,建议考核机制对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管理。(1)政府部门和小组的职责要分明,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防止出现交叉而相互推卸的现象;(2)对农田要从根本上得到保护;(3)土地转让时要缴纳足够的金额;(4)在城市用地的规划上,明确使用的数量以及效果。
3.利用利益因素将土地管理向可持续发展方向引导
在传统的管理机制中,是把土地单纯的当作一种资源进行管理的,并利用政治方面的上下级关系进行强制管理。但是实际监管部门可能会受到外来利益因素的诱导,做出违法操作的事情,最终导致土地的滥用,影响其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制定对监管部门实行利益方面的奖励制度,这样就会刺激土地监管部门及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引导监管部门对土地进行更合理有效的管理。同时,这还抓住了管理人员的心理,在不违法的情况下就能获得利益,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人为因素对于土地可持续利用造成的破坏。
4.对农村建筑用地进行规范管理
受全国大形势以及早期制度的影响,我国的土地管理是城市和农村采用不同的制度进行管理的,但现在,由于城市不断扩张,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不得不向农村扩张;而与之对应的是农村土地的利用率较低。所以,为了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就必须对农村集体建筑用地的转让制度进行规范,以此来达到对土地的合理管理。主要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管理:(1)对农村的土地监督机制进行规范化改革,只有完善的监督体系才能有效降低土地的不合法滥用,需要注意的是对农民利益的保护;(2)现在国内对于土地的价值还没有一套具有广泛适用性价格评估系统,所以就造成了某些人利用这个漏洞不顾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随意转让集体土地,为自己谋私利,因此,要完善土地价值评估体系;(3)对农村宅基地的使用制度进行明确规定,以此避免违法占地现象的发生;(4)对土地转让信息进行公布,让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监督,以避免暗箱操作以及灰色利益链条的产生。
四、结束语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农村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是国家暂时交给农民免费使用的。要想实现对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利用,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土地进行合理化管理,并对制度进行规范化改革,在利益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目前国内土地管理主要靠政府进行出资,形式单一且不利于行业的竞争与发展,现在要做的就是进行招商引资,利用社会力量对土地管理进行完善,使土地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以此兼顾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邵战林,朱道林,杨俊孝.完善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若干建议.农村经济,2011(7):23-23.
[2]熊凌坤,冷静,杨君.新农村建设与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1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