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睿 柯珊
武汉市儿童福利院,430060武汉市武昌区花园山一号武汉市儿童福利院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学在儿科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共选取于我院进行儿科的100例小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50例)和对照组(n=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进行心理学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干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实验组患者中3人表示不满意,满意度为94.00%,对照组患者中9人表示不满意,满意度为82.00%,各项数据差异评分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效果更好。结论:心理学在儿科中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小儿病情恢复,提高小儿生活质量,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关键词:心理学;儿科;护理效果
儿科是临床中的重要科室,主要接收年龄在11岁以下的儿童。患儿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会受到其年龄较小等因素的影响,通常存在不良情绪,导致依从性相对较差,哭闹严重等问题的发生,需要给予患儿有效的护理干预,从患儿实际情况出发,基于心理学,给予患儿心理护理,可帮助小儿实现快速的术后康复,改善小儿不良症状,提高小儿生活质量[1]。故本研究将心理学应用在儿科小儿护理工作中,探究其临床干预效果。
1小儿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共选取于我院进行儿科的100例,小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小儿年龄1-7岁,平均年龄为(4.08±1.55)岁。实验组小儿年龄为2-7岁,平均年龄为(3.98±1.25)岁。两组基本资料对比,(P>0.05),无显著差异,可比性良好。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则基于心理学展开心理护理,具体实施过程中,与患儿及家属展开积极的沟通交流,让患儿及家属明确治疗配合的重要性,对患儿及家属的基本情况进行确定,协助患儿及家属完成各项检查,排除患儿及家属治疗禁忌症,并根据患儿及家属病情和医生的实际情况,为患儿及家属协调治疗时间,确定后告知患儿及家属,并为患儿及家属讲解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治疗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提高患儿及家属重视程度,保证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如果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前一天,需要告知患儿及家属禁食,禁水等。给予患儿及家属心理护理,需要在患儿及家属进入手术室前,针对其存在的紧张,害怕的情绪,对患儿及家属情绪进行安抚,与患儿及家属展开积极沟通交流,告知患儿及家属手术流程,并加强对患儿及家属的情绪引导,与患儿及家属展开与手术无关的内容交流,转移患儿及家属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从而保证患儿及家属以积极心态接受治疗,并为患儿及家属讲解成功的治疗案例,提高患儿及家属治疗自信心,保证积极参与治疗工作,提高治疗配合有效率。同时康复指导,加强患儿及家属疾病知识的宣教工作,加强患儿及家属及其家属对患儿疾病的了解,同时为患儿及家属介绍与患儿及家属疾病相关的常识性知识,让患儿及家属充分认识到治疗工作的开展必要性,从而提高治疗配合依从性。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计量资料(±s)和计数资料(n,%)分别进行t检验和2检验,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当P<0.05时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3人表示不满意,满意度为94.00%,对照组患者中9人表示不满意,满意度为82.00%,两组患者满意度数据差异显著,P<0.05,存在意义。
.png)
3讨论
儿科是临床中的重要科室,主要接收患儿包括小儿肺炎,小儿支气管炎和各种急性重症疾病等,小儿一旦发病,对小儿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均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临床中对此病展开治疗工作,主要是将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等方法进行应用,但是,实际工作过程中,会受到小儿年龄较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心理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其对患儿的治疗造成了不良影响,还需要基于心理学基于患儿及其家属有效的心理护理。
在这种情况下,给予患儿及家属支持性心理干预和康复指导,可改善患儿及家属的不良心理问题,提高患儿及家属治疗自信心,保证患儿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而康复指导,则主要对患儿及家属的饮食,疼痛等问题进行干预,避免患儿及家属出现并发症,提高患儿及家属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意义显著[2]。
综上所述,心理学在儿科小儿中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小儿病情恢复,提高小儿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崔丽娟. 心理学理念对儿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01):146-147.
[2]纪晓婧. 心理学在儿科小儿护理中的效果探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6):28.
樊睿:15827278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