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3期   作者:邓新辉
[导读]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由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变化,使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
        邓新辉
        江安健朗医院 四川宜宾 644200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由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变化,使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患者在患病之后会表现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等症状,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终末期的表现,若不及时治疗,会增大患者死亡的概率。在对心衰患者治疗时,应以防止和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为目标,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治疗实现优势互补,满足临床个体化诊疗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一、慢性心力衰竭的危害
        心衰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直接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心力衰竭好发于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冠心病、心肌缺血、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患有心力衰竭的概率更高。而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治疗不当等都有可能诱发心力衰竭疾病发病。患者在患病之后会出现左心衰竭、右心衰、全心衰等症状,多数老年慢性患者还会表现出咳嗽乏力、疲倦、肾功能异常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肾功能不全、肝功能异常、血栓形成等,直接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二、从中西医的角度看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
        西医学认为:心肌病理性重构是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心肌死亡事件的发生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导致的系统反应,会使心衰进一步发展。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较多,其中包括心肌本身疾病带来的影响,比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负荷过重、心室前负荷不足有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
        ①心肌损害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性心肌损害,包括由冠状功脉疾病而导致的缺血性心肌损害、炎症心肌损害、遗传性心肌病等。另一种是继发性心肌损害,具体包括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系统性沁润性疾病。
        ②心脏负荷过重:压力负荷过重多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疾病。容量负荷过重常见于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患者中。患者可能还会存在全身循环血量增多的疾病,比如慢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中医学中提出的“心水”“心衰”与心力衰竭类似,慢性心衰属本虚标识之证,心衰的病机可用虚、瘀、水概括。《金匮要略》中提到患有心衰类似症状的患者会出现全身困痛、短期易感、烦躁症状。大多数人认为心力衰竭是由于心气不足、瘀血闭塞脉道、情志内伤、劳倦过度所导致,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应用适当的药材,帮助患者活血化瘀,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中西医治疗的优势
        因人制宜,注重个体差异: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存在,患者诱发心衰的因素不同,在治疗时应评估患者的具体病情,应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即使是同一个患者,在不同时期也需要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西医强调事物的一般性,在临床治疗中,往往会忽略个体差异性,因此与中医的结合治疗,能够有效地对每个心衰患者进行评估,应用不同的药剂进行治疗,指导患者通过食疗等方法缓解症状。


        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中西医在缓解心衰患者气促、水肿等症状时,效果显著,但心衰患者往往会存在多种症状,比如头晕、心悸、乏力、胸闷等,临床用药时,虽然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但同时也会使患者因为病情而出现焦虑情绪,通过中医药辩治处理,往往帮助患者疏解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药的应用既能按照个体差异性又能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能权衡药性之间的利弊,减少药物的毒副反应,有些患者在临床用药时,对地高辛药物敏感出现中毒反应,服用ACE I药物出现咳嗽症状,而利尿剂应用时也容易出现低钾低钠等反应。对于这类患者治疗时,可以考虑中药辨证治疗,帮助患者降低不良反应。中药的应用也能减少药毒性,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中医药的早期介入能够减少血管活性药物、抗生素药物的应用,降低患者对西药产生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四、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注意事项: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维持患者的心功能。中医学认为慢性心衰属本虚标识之证,“本”为心悸、心阳亏虚为主,“标”指气滞血瘀、痰浊、水饮,化瘀通脉是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首选方法,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式,在西医常规治疗心衰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1.心力衰竭患者的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利尿剂、ACE I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是临床常规治疗的药物,可1和3联合应用,或1-4的联合应用,利尿剂更适用于有液体潴留的心衰患者;ACEI抑制剂适用于全部心衰患者,但要注意,若存在禁忌症应选用其他药物;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无液体潴留、病情稳定的心衰患者;地高辛药物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
        去除或缓解基本病因:对心肌病心力衰竭并伴心绞痛患者而言,需要通过冠状动脉重建术,帮助患者改善性功能。有效控制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降低患者疾病发病率。心律失常患者应积极接受治疗,患者也要改善日常生活方式,以此来降低疾病发病风险,比如戒烟戒酒、控制体重等。同时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以低盐低脂饮食为主,若患者属于重度心衰患者,应限水,告知患者避免长时间的用力活动。
        2.慢性心衰的中医治疗
        ①辩证分型:
        心气不足:这种情况多见于早期患者,在治疗时注重益气宁心,应用养心汤加减治疗,主要包括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当归等药材,
        水邪上泛:这类患者脾、肾、肺三脏阳气不足、水液代谢异常,出现心悸、气短、咳喘、气急等症状,在治疗时应注重泻肺利水,应用小青龙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
        气虚血瘀:这类患者出现心悸、胸闷、疼痛等症状,在治疗时注重益气、活血化瘀、利水,应用补阳还五汤和五苓散加减治疗,主要应用炙黄芪、当归尾、茯苓、丹参、白术等药材。
        阳虚水肿:常见于老年人,以心肾阳虚为主。患者会出现心悸气喘、尿少、水肿、腹水等症状,在治疗时应注重温阳利水,应用真武汤和五苓散加减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存在直接危害现代人的生命健康。随着心衰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会使心肌损伤情况加重,影响患者的心功能。通过药物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改善心功能,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在临床治疗时所应用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有些患者可能不适用,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帮助患者改善心功能,改善患者症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