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关于“骨”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3期   作者:龚镇江
[导读] 中医关节骨研究较多,主要针对骨生理,病理,与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等关系进行研究,尚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

        龚镇江
        通江县铁溪中心卫生院, 四川 巴中636700
        中医关节骨研究较多,主要针对骨生理,病理,与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等关系进行研究,尚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增加对中医治疗骨病理论研究,才能避免中医治疗骨病被制约,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对中医学关节“骨”的研究进行简单阐述,仅供参考。
1.“骨”的论述
中医对骨的相关论述较多,其中理论研究的篇幅比较分散,本文对中医中对“骨”的研究内容进行简单归纳,形成对中医骨构成、生理、病理及与身体脏腑津间的关系,建立中医辨证体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对骨有着丰富的理论阐述,提出骨和筋、脉、肉、皮共同形成五体,以肾为主,以精血滋养,对人体生长发育、运动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体受暴力作用、邪气入侵和久病劳积,都会导致骨损伤。
骨相关字都与人或动物骨骼相关,骨构成包含附其上筋、肉。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对骨生理功能进行阐述,骨为贿,髓藏于骨,骨有贮藏骨髓功效,以人身之魏,可支持形体,对脏腑具有保护作用。在《灵枢经脉》中提出主骨生病诸节皆痛,节为骨关节,骨骼相互组成关节,组成肢体运动枢纽。骨之所属是骨之关节,骨空是骨骼孔窍,是气血、髓交会通路。诸筋皆属节,筋者附于关节,节是筋连属之处。
2.中医分析骨与人体脏腑间关系
2.1骨与脾胃的关系
骨和肾、脾、胃等脏腑器官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肾藏精,精化髓,所以,骨依髓而强,在体合骨,表明骨禀肾气为用,而胃为水谷之海,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和腐熟。人体依靠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受脾胃运化营养供应,才能保持肾中精气。脏藏血和肾藏精为同源互化,肝具有疏泄、分泌胆汁的作用,以此帮助脾胃维持正常的运化功能,对骨充养也会产生间接的影响。
2.2骨与胆的关系
少阳胆主决断,气刚悍,同气相合,胆助消化,能促进机体的饮食,利于水谷消化、吸收,以此起到强身壮骨的作用。有研究提出胆主骨,少阳三焦可以通行诸的敢,起到运行水液的作用。少阳作为枢纽,与人体精微物质有着密切关系,筋骨枯荣也会受到影响。在《素问·热论》中提出少阳主骨,在《太素》中也提出将胆并作骨,全元注解少阳,以肝为表,以肝候筋,而筋会于骨,足少阳之经气所荣。


2.3骨与气血津液的关系
人体营养系统重要组成是气血津液,只有气血津液正常,才能避免精微物质输布受到影响。其中气为血之帅,而血为气之母,只有相辅相成,才能实现血津转化资生,津血同源,循于周身,且周流不息。由于外养皮肉筋内,内灌五脏六腑,骨生长发育的精微都要由气血津液输布提供。
2.4骨与经脉的关系
        在《灵枢·本脏》中提出,经脉是行气血,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经络的作用较大,可以帮助患者营运阴阳,不仅能濡养筋骨,还能滑利关节,帮助患者运行气血,布于骨豁周围,为骨骼渗灌气血和津液。骨络是正经、腠理、肌肤间延伸,经由骨中孔道输布骨间和骨内,在骨髓和骨质、骨膜间循行,分布,变为骨中经络,现气血津液的分布,保持骨络内气血和津液的充足,以此保持骨络充盈,滋养骨骼。
3.中医对骨的病理分析
骨病变原因较多,其中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外感六淫及跌仆闪挫等均会致骨病变。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寒生水、水生咸、咸生骨、肾生骨髓”。由于肾主骨、寒气通于肾,寒邪致病,长病于骨。筋骨间致病寒多传到引起筋挛骨痛,热多会引起筋他骨消,可见,骨得寒痛,热则开散,使患者伤津耗气,骨软无力,也指先天之本过劳,导致肾气受损,而肾伤又会引起骨损。在中医典籍《素问·宣明五气篇》提出“久立伤骨”。肾气伤则高骨坏。在中医典籍《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则对骨外伤疾病进行系统的总结,提出骨断、骨碎、骨歪、骨整、骨软和骨硬。
当患者饮食过嗜时也会引起骨病,肾水为咸味,脾土合甘,可克水咸。在《灵枢·五味》中提出“肾病禁甘”。由于金生水,辛从金化,所以,肾黑宜食辛,当味过于咸,会致大骨气劳,骨气劳伤,咸则伤骨。多食甘骨痛发落,苦走骨,多食苦。苦走骨,骨得苦,阴益重,骨重难举。可见,辛、甘、苦及咸等味,进食得当可以养骨,进食当骨则会对骨造成损伤,引起骨疾病。
与骨相关脏腑病变会致骨损伤,阴气绝而骨枯,当肾精不足时,会使骨失滋养,久则会使筋骨发生枯萎。在《素问·太阴阳明论》中提出“脾 病不能为胃行津液,四肢不得谷气,致脉道不利,又会使骨骼肌肉无气生,脾胃受损,使气血生化乏源,致髓枯”。可见,疏泄失施会导致骨骼失养,导致骨骼受损,骨失所养会引起骨软,胆骨同气,惊伤胆,会表现出骨软。肺病也会引起骨伤,肺热叶焦,主一身皮毛,肺热内生,会使津液耗伤,不能输精到皮毛,又会致肾气热,而肾阴耗伤又会引起肾津不足,无法对骨腱起到濡养作用。日久燥会耗伤津液,血衰无法荣养百骸,手足不能运动,导致骨痿。
总之,通过中医对骨的相关研究论述,从骨构成、骨生理功能、骨与人体脏腑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明确骨与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的关系,为中医治疗骨病辨证奠定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