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微生物检验报告单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3期   作者:朱立明
[导读] 多重耐药菌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细菌耐药性逐步增长以及致病菌品种变化,
        朱立明
        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自贡 643100
        多重耐药菌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细菌耐药性逐步增长以及致病菌品种变化,科学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有助于控制细菌感染、降低病程、改善预后,微生物学检验在感染性疾病的评估、诊断及治疗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推动了药敏试验分析与微生物学检验技术逐步发展,所出具的检验报告单也日趋丰富和实用。而读懂微生物学检验报告单是一项基本功修炼,科学解读微生物检验报告单中各项信息是做好多重耐药菌管理以及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微生物检验报告单有哪些组成?
        微生物检查报告单是临床常见的检查单,但大部分人对于详细的项目和内容都难以理解,因此为了正确解读微生物检验报告,则了解其具体组成内容是首要环节,之后方能更好地理解报告单的基本结构。
        由于人们感染源种类繁多,一些新型的致病因子尚未完全被医学熟知,多种抗病毒的药物也逐步得到运用。在微生物检验报告单中,通常包括几个方面:编号、检查日期、验毕日期、取样地点、检查依据、菌落数量、品名、大肠菌群以及结论等。
        2.如何测定药敏试验?
        依据美国临床标准委员会建议的纸片扩散法进行测定,在涂有细菌的琼脂平板表面上贴好含有特定量抗菌药的纸片,并通过35℃ 培养,检测纸片周边抑菌圈大小,明确细菌对药物敏感程度,抑菌圈和敏感程度呈正相关。同时,不同细菌对各个抗菌药敏感性的判断标准也有所差异。在敏感度药敏试验中,主要通过一菌一药一条标准作为判断依据,其中KB法通过抑菌环直径大小反映药物对特定细菌的敏感情况,而稀释法则是利用某种药物对特定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也就是即MIC值进行反映。
        3.药敏试验报告中的S、I、R 有哪些涵义?
        “S”代表了细菌对抗菌药敏感,运用常规剂量时的血浓度均处超出了MIC 5倍以上,予以常规剂量一般有效;“I”代表了细菌对抗菌药处于中度敏感,在给予常规剂量时,血浓度均值等于或微高过MIC,采取高剂量或对体内药物浓缩处的感染或许有效;“R”是代表细菌对某种抗菌药可出现耐药,与常规剂量血浓度相比,药物对细菌的MIC相对较高,予以常规剂量干预一般无效。


        4.如何选取测试抗菌药物的品种?
        抗菌药涵盖约有200种,在进行药敏试验时不可能涉及每一种抗菌药。主要结合不同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程度与临床可能采取的相关药物对检测抗菌药纸片种类进行明确,同类药物一般选取1-2个代表品种。美国临床标准委员会推荐了不同细菌的药敏试验中适合测试的药物品种,例如在进行葡萄球菌属的药敏试验中,可涉及苯唑西林、红霉素、青霉素、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等。
        5.细菌耐药机制有什么含义?
        有相关报道提出,并不是所有的阳性培养均为真正的病原菌,分析原因可能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所报告细菌属于污染菌,细菌培养结果意义和选用标本存在关联,如为胸腔积液、关节液等无菌标本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但即便血培养呈现阳性也不能排除是污染菌的可能性。此外,部分标本发生污染的风险也较大,如痰标本可能会受到咽喉部携带菌污染,而尿培养则可能被尿道口或下尿道寄居菌污染。(2)可能属于采用抗菌药后的菌群交替,尤其是原为复数菌感染时,对于优势菌进行干预后可能非优势上升成优势菌,经广谱抗菌药诊治后可能引起真菌感染,对于抗菌药时间较长的感染,在治疗时应复查细菌培养。另一方面,对临床疗效造成影响的方面较多,有研究提出,药敏试验结果和临床效果相符的概率约达到70%,故此药敏试验和细菌培养结果仅能作为参考依据,需要结合患者用药反应以及实际病情适当改进用药方案。
        6.细菌有哪些耐药机制?
        6.1 主动外排系统:细菌的主动运转机制依赖于能量,可对进入细菌的药物泵到胞外。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氯霉素及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等是常见药物。
        6.2 药物靶位点变化:通过对靶位点进行改变,药物进入后由于没有结合点因此难以发挥效果,细菌出现突变后将改变靶蛋白的结构、新合成以及抗生素亲和力较低的靶蛋白,并提高靶蛋白的数量。
        6.3产生酶:形成水解酶或修饰酶(氨基糖甙修饰酶、β内酰胺酶或是其它灭活酶),对抗菌药物活性进行消灭。
        6.4 减少外膜通透性:阳性菌细胞壁小孔、孔径减小、阴性菌外膜孔蛋白的量少等,均降低通过此通道进入的药物量。
    7.结论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测可以有效鉴定病原菌、报告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制定用药方案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规范解读微生物检验报告单是强化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准确解读微生物检验报告,临床医师应意识到合理的病原微生物检测和报告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以充分掌握微生物检验报告的详细项目以及常见的细菌耐药机制,同时需了解细菌培养和药敏检测的有效方法,对抗生素与临床微生物相关知识有明确认知,并促进微生物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获取患者各种有关的病原学检测资料,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合理的参考依据,更好地保障治疗疗效,增强病原诊断水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