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 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2期   作者:武艳 马凯威
[导读] 目的 观察重度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
        武艳  马凯威
        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102400)
        
        【摘要】目的 观察重度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将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我院肺病科及重症医学科收治重度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病情及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病原体、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入住RICU第一天的呼吸、心率、血压以及氧合指数等。并按患者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死亡组18例,生存组1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入住ICU时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存活组,存活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均长于死亡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死亡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死亡率较高,预后效果差,患者年龄、ICU住院时长、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氧合指数均会对患者预后情况造成影响。因此,临床可将这几种因素作为早期诊断病情及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预后影响因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重症,临床症状主要以胸闷、咳嗽、咳血痰、极度缺氧等最为常见。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率较高,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十分重要[1]。为此,本文针对重度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着重进行了观察,并对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临床早期诊断病情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我院肺病科及重症医学科收治重度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死亡组18例,生存组12例。死亡组男11例,女7例,年龄51~81岁,平均(58.65±13.42)岁,ICU住院时间为3~15天,平均(6.82±3.51)天,机械通气时间为3~10天,平均(5.7±3.9)天;生存组男7例,女5例,年龄52~78岁,平均(55.76±12.33)岁,ICU住院时间为8~25天,平均(15.68±4.35)天,机械通气时间为8~22天,平均(14.37±4.19)天。入选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感染协会/美国胸科协会提出的重症肺炎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符合2011年欧洲危重症协会修订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数据对比。
1.2方法
         依据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患者年龄、病原体、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脉搏、呼吸、氧合指数;寻找影响预后的因素。
1.3观察指标
        年龄、病原体、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脉搏、呼吸、氧合指数。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22.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病原体特点
        死亡组病毒感染8例,真菌感染3例,细菌感染5例,混合感染2例。生存组病毒感染4例,真菌感染3例,细菌感染4例,混合感染1例。全部30例患者中,死亡18例,死亡率为60%,存活患者为12例,存活率为40%,死亡组患者病毒感染率为44.44%,高于生存组的33.33%;死亡组患者细菌感染率为27.78%,低于生存组患者的 33.33%;死亡组患者真菌感染率为16.67%,低于生存组患者的25.00%,死亡组患者混合感染率为 11.11%,高于生存组患者的 8.33%。
2.2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比较

生存组患者平均年龄显著低于死亡组,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显著长于死亡组,氧合指数显著高于死亡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肺部病变引起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临床综合征[2]。该病致病因素繁多,发病急,病情恶化速度快,常难以控制,因此临床死亡率极高[3]。
为此,临床急需一种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以尽快确认患者病症,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
为患者争取最佳救治时机。本次纳入研究对象死亡18例,存活12例,死亡率高达60.00%,由此可见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一旦治疗不及时,病情发展将难以控制进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尽早诊治对于控制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效果意义重大。有调查结果显示,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多数都伴有病毒和细菌感染,使治疗困难度增加[4]。本研究结果与调查结果一致。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较多,年龄是其中之一。随着年龄逐渐增长,患者身体各项机能开始退化、各脏器萎缩、免疫系统功能等均显著下降,抵抗力差,因而身体恢复缓慢,由此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增加患者病死率。因此,临床需对老年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更加重视。其二,住院时间。患者能够在长时间的住院期间得到更细致全面的治疗与护理,有利于病情的管控和治疗。其三,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是治疗低氧血症的有效方式,能够保证患者机体所需氧气,提升血氧浓度,改善患者的机体缺氧状态[5]。其四,氧合指数。由于患者长期缺氧,氧合指数能够充分体现患者机体状态,能够有效预测患者预后情况。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年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氧合指数进行对比,存活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合指数指标明显优于死亡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以明显看出,患者年龄、住院时长、机械通气时间、氧合指数对患者预后有着重要影响,可以作为临床判断预后的依据。
         综上所述,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死亡率高,预后差,临床主要以病毒和细菌感染为主。治疗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主要从改善氧合指数、增加机械通气时间等方面着手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成贤.重症肺炎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情况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凌诚.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0):38-39.
[3]谢元斯,梁俞.重症肺炎合并重度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9,43(03):220-221+219.
[4]张丽英.重症肺炎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06):61-63.
[5]张志强,马海英,冯宪军,杨艳荣,郭悦鹏.重症肺炎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06):1297-12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