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2期   作者:蒋丽佳
[导读] 脑梗死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
        蒋丽佳
        潼南区中医院,重庆 潼南区 402660
        摘要:脑梗死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中医诊断为“中风”,在中老年人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其发病急骤,致残率与致死率均较高。部分脑梗死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仍会留有或多或少的后遗症,比如肢体偏瘫、语言障碍等,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由此给整个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需要不断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中医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心理压力和后遗症发生概率,本次研究主要以本院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中医康复护理进行了重点分析,报道如下。
        关键词:中医康复护理;脑梗死;生活质量;心理状态
        目的:研究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4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后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式后的状态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06%,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5.29%,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当前的脑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2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4例。其中实验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3.26±9.16岁;参照组患者男19例,女15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为64.35±9.03岁。两组患者均被确诊为脑梗死且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参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康复护理疗法,详情如下。
1.2.1常规护理干预
        保持病房环境安静,空气新鲜,将温度、湿度调整在合适范围内;对患者取适宜体位,定时翻身,配合良肢位摆放;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协助生活护理,保持患者“三短六洁”;指导其合理饮食、正确用药;加强病情监测,正确进行评估,指导、帮助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循序渐进。
1.2.2中医康复护理
        ①情志护理。由于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症状会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感觉异常、语言吞咽障碍以及大小便失禁等,患者很容易发生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于疾病的恢复十分不利。中医认为情志可伤脏腑,基于此,从中医七情病因观察分析患者情绪波动,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配合治疗。而家属的支持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跟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给予其经济、精神支持,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②中药调理。中药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每日1剂,早晚温服,活血化瘀,以达到益气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③中医护理特色技术治疗。

针对眩晕症状的患者给予穴位贴敷和耳穴埋籽,中药穴位贴敷于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耳穴埋籽选取脑、脑干、神门、皮质下、交感、枕、心、肾、肝等穴位,双耳轮换,指导按压方法、频率、时间,对于眩晕较剧的患者配合耳尖放血疗法,以调节脏腑气血功能,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功效,改善患者的脑部供血,缓解其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针对半身不遂、肢体感觉障碍的患者给予穴位按摩和中药泡脚,予活血化瘀中药泡脚,每天下午1次,同时每天按摩患侧肢体,上肢取肩髃、极泉、尺泽、合谷等穴,下肢取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穴,达到通经活络、气血调畅的作用,能够避免患者肌肉紧张与萎缩,提高患肢肌力,改善患者患肢麻木乏力等症状;针对语言障碍的患者给予穴位按摩,取通里、承浆、哑门、廉泉等穴,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
1.3观察指标
        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数和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成正比。②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进行评估,评分和生活质量成正比。③采用本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别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3个层次。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0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t和x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SAS以及SDS评分对比: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维度的生活质量对比: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干预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虽然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脑梗死发病率逐年升高,给患者的日常工作、学习以及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护理质量对其康复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本次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中医康复护理,在中医康复护理过程中,更加强调人的整体性,经络、脏腑和气血在体内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且更加重视人和社会、自然界中存在的联系,在治疗过程中利用望闻问切的方式来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信息,并根据其具体情况采取对应的护理方式。采用中医康复护理的主要护理原则是“三分治,七分养”,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当前患者的护理质量。脑梗死患者突然发病会对患者本人及家庭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肢体偏瘫、偏盲、失语、吞咽障碍、大小便失禁等影响常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由于其病情带来的痛苦,患者甚至会出现拒绝治疗和自杀的念头,这种患者的状态对其预后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在本次研究中,利用中医辨证理论来分析患者的情绪症状,针对患者的不同情绪采取针对性的情志护理,从而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地调节,将患者的负性情绪降到最低,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致残率,重拾对生活的信念及热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是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取情志护理、中药调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等中医康复护理疗法来缓解患者的眩晕、半身不遂、肢体感觉障碍、语言障碍等临床症状。通过对两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对比可以明显发现,实验组患者的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中,采取中医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获得了患者的高度满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玲.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10):52-53.
[2]孙玉燕,季志玲.6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关键思路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1):87.
[3]王梅.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7(237):185-186.
[4]刘培.改良留置胃管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塞早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营养状态的改善[J].黑龙江科学,2020,11(18):50-51.
[5]张琳.中医护理对脑梗塞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19,6(43):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