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430022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优化护理联合使用心电除颤仪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护理联合使用心电除颤仪,观察组给予急诊优化护理联合使用心电除颤仪,对比两组救治成功率、急救处理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结果:在救治成功率和生存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论是分诊评估时间、还是急救时间、以至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20%(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给予急诊优化护理联合心电除颤仪干预,为患者争取了更多的抢救时间、提高了生存率、减少了并发症。
【关键词】心电除颤仪;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优化护理;并发症;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在各国发病率呈现不同的差异,欧美最常见,我国每年约新增50万人,自2002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有患者在200万以上[1]。值得注意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45岁以下还呈增长趋势。发病后,患者会出现心前区疼痛、憋闷感的典型症状,伴有心率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该病,对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应尽早抢救,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和改善预后。临床研究证实,单纯心肌梗死,通过正规的治疗后,不影响正常生活[2]。因此,在急救中,应严格的按急救护理路径,给予优质的护理来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减少并发症。下面通过给急性心肌梗死给予急诊优化护理联合使用心电除颤仪,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通过120急救者;经影像学、病理学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者;无认知障碍者;首发心肌缺血者;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肝肾功能障碍者;出血倾向者;合并精神障碍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对照组年龄38~65(48.3±4.7)岁,其中男18例,女12例,前间壁、广泛前臂、前侧壁、其他分别4例、10例、9例、7例;观察组年龄40~66(49.5±3.9)岁,其中男17例,女13例,前间壁、广泛前臂、前侧壁、其他分别5例、9例、7例、9例。两组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遵医嘱给予患者抢救,嘱患者卧床,给予患者常见的心电监护、生命体征监护、开放静脉通道等常规护理。同时联合德国Beli-B心电除颤仪治疗,选择非同步直流电,将导电糊均匀涂抹于电板上,电流设置为200~300J,结束充电后,将A电极板、S电极分别置于心尖部、心底部,观察患者的皮肤是否充分接触到电极板,以确保除颤工作开展。除颤完成后,将电极从患者的身体移开,观察患者心率恢复情况,对心率未恢复者通过加大电流至300J~350J再次除颤。对心率恢复者但意识不清晰者通过拉起护栏、嘱家属看护做好患者的安全护理;观察患者的皮肤是否有灼伤,给予灼伤患者烫伤膏避免感染的发生。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急诊优化护理护理。(1)院前抢救。急诊室在接到急诊电话5min内出诊,在急救途中通过电话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卧床,对患者进行情绪安抚,禁止随意搬运;待患者稳定后,询问家属患者目前的病情并一一记录;在患者现场,立即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补液,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以乐观的心态对患者进行安抚;接着对患者进行转运,转运过程中按照对照组的方法给予患者除颤。(2)接诊护理。对疑是急性心肌硬死患者应完善心肌酶等各项检查,为确诊做好准备;做好术前准备以保证手术能在最短时间内开展。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救治成功和生存率。(2)两组急救处理情况比较(包括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3)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包括皮肤灼伤、心律失常、心律衰竭)。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2检验,计量资料y以()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救治成功、生存比较
在救治成功率和生存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png)
2.3讨论
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需要多接诊至诊治至手术紧密的结合,密切的配合是抢救的关键。因此需要早期的急诊优化护理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对濒死心肌组织进行抢救,以避免缺血面积扩大,为院内手术提供准备。急诊优化护理以最快的时间出诊,并在急救途中告知患者家属的注意事项,避免对患者的搬运造成的不良后果,到达现场后对患者吸氧及密切的生命体征监测,转运中对患者进行电击除颤。电击除颤又称心脏电复律术,是在短时间内将心脏恢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其作用原理是通过高能脉冲电流快速地经过心脏,使75%以上的心肌细胞同时处于不应期,使窦性心率重建,对恢复心脏骤停患者的心律上起着积极作用。同时对可疑患进作好相关检查、联系院内护士,为患者的确诊和手术争取更取了更多时间。在本次研究中,通过急诊优化护理联合使用心电除颤仪结果显示患者的在救治成功率和生存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急诊优化护理增加了患者生存率,这跟急诊优化护理优化了护理流程,在院外即开展对病情的评估,做好了各项工作的无缝隙的衔接有较大关系。这与张敏等研究中的常规护理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率都明显低于优化急诊护理(P<0.05)。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无论是分诊评估时间、还是急救时间、以至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急诊优化护理直接头减少了患者的诊断时间和救治时间,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这与院前的病情评估、检查、分诊工作的安排有直接关系。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3.3%(P<0.05)。说明急诊优化护理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预后,这与护理人员娴熟按工作流程、操作手法密不可分。这与国内文献陈建林等研究中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快速的到达现场,在院外通过病情评估、辅助检查、做好与院内的对接工作,同时联合心电除颤仪除颤以恢复患者的窦性心律,恢复心脏血运,为院内第一时间抢救争取更多的机会;在抢救患者的生命、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方慧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饮食保健,2018,5(51):191-192.
[2]雷娜.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5):153-154.
作者简介:蒋悦,女,籍贯,湖北武汉,出生年月1991.6.15,民族汉,学历本科,职称护师 ,工作单位华中科技大
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